2024改革实施方案(精选33篇)

2024改革实施方案(精选33篇)

2024改革实施方案(精选33篇)

2024改革实施方案 篇1

  课改原则

  课堂教学改革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主渠道,是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教育教学改革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教师没有权利一言堂,要真正理解学习的科学过程,用讨论代替讲述,用互动改变被动,用争论取代提问,让管生在快乐中主动学习。

  要充分相信学生,学生基础有差异,智商有高低,能力有旨弱。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发掘学生潜能,因人施教,启迪学生的智慧。由抱怨学生到喜爱学生,由精英培育到教育无类,由填鸭教学到超市提供,让每个学生按自己的需求主动学习。

  认真研究学习过程。明确学习的三个环节,预习、展示与反馈。做到预习到位,展示充分,反馈及时。教师设计在先,导演在后,组织在先,调控在后,学生预习有效,集体展示,个性反馈,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学习。

  课改的组织领导

  学校的课改领导小组

  组长:副组长:组员:

  2、学校课改执行小组

  组长:

  副组长:

  课堂教学模式

  时间模式

  25+20,既教师讲授时间不得超过25分钟,学生活动自主活动时间至少20分钟。

  组织形式

  教师导演、学生展示、小组合作、层次教学

  课堂模式

  划分学习小组

  每个班级平均编排4--6个小组(学习能力、性别、人数)

  每个小组设小组长一名,由具有组织学习能力和威信的学生担任。

  充分利用教室空间

  教室前后黑板或白板,保证每个小组有一块展示板。

  互动合作,充满激情,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思考,教师随时指导,充分互动交流。

  教学过程

  预习、展示、反馈

  预习环节

  预习的主要任务:确立学习目标、明确重点难点、初步达成学习目标

  (2)预习的主要形式:小组内学生自学、互学、讨论;教师指导点拨

  2、展示环节

  (1)展示的主要任务:展示交流预习初步成果、巩固深化学习目标、共享学习成果

  (2)展示的主要形式:教师引导、点拨、学生板演、讲解

  3、反馈环节

  (1)反馈的主要任务:对教学内容进行反思和总结、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检测、对学困生进行查缺补漏、对优秀生进行知识拓展

  (2)反馈的主要形式:

  课堂练习、试卷测试、辅导答疑、互学互教

  (3)反馈的主要方法:

  巩固练习:可采取提问、测试等方法组织实施

  查漏补缺:对学困生进行互学互教,生生互动,分层训练

  知识拓展:对学优生进行知识拓展、深化

2024改革实施方案 篇2

  我校的课堂教学在上级教研部门指导下,部分科目已经经历了“讲学稿”实验、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课堂教学面貌有了一定的改观,但距离教学方式真正转变和高效课堂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根据《鄂托克旗推进教学改革与教学管理发展三年规划》、《鄂托克旗中小学教学管理细则》、《鄂托克旗教育体育局关于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学校课堂教学的实际,在去年半年摸索实践的基础上,制定此方案。

  根据教体局“方案”的总体思路,即围绕推进课程改革、促进教育内涵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坚持以构建“导学型”高效课堂为中心任务,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全旗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确定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是:树立以人为本、真抓实干的担当意识,以提高内涵发展和办学水平,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初中学生为目的,以更新教学观念和树立高效课堂意识为前提,以转变教与学的方式、建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为标志,以教学制度的健全完善为保证,以教学策略应用和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为推手,校内各级组织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全校师生振奋精神、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改革环境,打造全市品牌学校。

  一、指导思想

  牢牢抓住“课堂”这一教学工作的主阵地,以"倡导尊重教育,促进师生和谐发展"为指导,以人为本、关注师生的共同成长与发展,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效化,走出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特色之路,创办人民满意的特色学校,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

  二、发展目标

  实行以“尊重式教育课堂”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改革,是我校发展的现实需要。我校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是: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为实现学校均衡发展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以尊重教师发展为首要任务,以尊重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工作,以尊重课堂教学的发展为核心内容”。“以教师的发展带动学生的发展,以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带动学校发展水平的提高”是现在到今后一个阶段学校工作的重点。改变教学结构,调整教学关系,建立民主课堂,把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互助的学习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同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从学生发展的角度,课堂教学改革的近期目标是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要“抓学困生”,即消灭所谓“差生”――“不求人人成优,但愿个个不差”是改革第一阶段的目标。长远目标就是“均衡发展”,让更多的师生体验成功,享受成功。

  构建“导学型”高效课堂的发展目标如下:

  (一)更新观念。牢固树立素质教育的教学观和高效课堂教学的理念。

  (二)转变教学方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改变以授受为主为导教导学为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变以接受为主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

  (三)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以“336”模式和“四段四环节”模式为基本模式,多模式综合运用。

  (四)优化教学各环节。从总体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反思,教研组的备、上、听、说、评,教师的备、上、批、辅、考,到具体的每一节课的各个环节,有机联系,实现一体化。

  (五)教学多策略运用。讲述、复述、讨论、提问、观察、演示、角色扮演、先行组织、时间管理……各种教与学的策略巧妙结合,灵活运用。

  (六)整体协调教学技术手段的使用。传统的和现代的教学技术手段相结合,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得到普遍、有效的使用。

  (七)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健全管理的激励竞争机制,发挥长效保障作用。

  (八)发挥课堂功能,全面达成“三维”目标,切实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上述八项目标和任务虽然指向不同,但互相联系是一个整体,其中第八项是构建高效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主要工作任务与要求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统一思想。

  坚持改革要先换思想再换人,多换思想少换人,不换思想就换人的原则,切实解决教师的认识问题,观念问题。

  认真组织开展校情学情分析,认识目前教学中存在的学生不动嘴不动手,老师讲,学生看,老师忙,学生闲,老师满堂灌,学生昏昏睡,能力低,效果差等一系列问题,认识教师中存在的职业倦怠,责任意识淡薄,进取心上进心不强,工作中存在推诿拖拉等问题,帮助教师认识这种教学现状对学生的发展、对学校的发展带来的严重后果,要有不改不行紧迫感和危机感。要通过学习培训来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通过考核评价、常规管理让教师适应新观念、新做法,要通过听评课等形式让教师在尝试中产生想法、创新思维。

  以学生的自学、学习成果展示取代教师一言堂,以学生自主学习、互动学习活跃课堂气氛,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时空和交流的平台,实现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根本改变,提高学习效率,促进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要通过改变课堂教学细节和节点,实现教学的关注点更多,指导更有针对性,师生间互动的点、线、面更广泛,指导与学习的有效性得到提高。更加方便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交流、合作与探索,弥补教师个别指导受环境时间限制带来的不足。实现以上的课堂形态,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有解决好教师的认识问题,才能将各项措施要求落到实处。

  (二)遵循高效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流程再造,教学环节一体化。

  根据教学的一般原则,借鉴杜郎口中学高效课堂教学原则,结合我校具体实际,拟定以下原则:

  (1)目标性原则;

  (2)渐进性原则;

  (3)持续性原则;

  (4)科学性原则;

  (5)启发性原则;

  (6)发展性原则;

  (7)分层施教原则;

  (8)教学相长原则;

  (9)创造性原则。

  要求教学设计时有原则意识,教学实施中灵活运用原则,说课、评课时反思原则的得失。

  教学各环节要围绕教学目标,优化、整合、一体化,发挥1+1>2的效果。

  建立新的教学流程: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反思。改变传统的教学流程:看了教材看教参,看完教参写教案,拿着教案进教室,课堂教学授教案。

  规范教研组的教学管理流程,备课――上课――听课――说课――评课一体化。

  优化每个教师课堂教学各环节:自主学习三模块,即预习,展示,反馈一体化;每个模块不同步骤一体化;不同课型的各个教学步骤一体化。

  (三)建构“目标导学(明确目标,全程导学),先学(自主学习预习)后教(先兵教兵、后教师点评更正补充),训练反馈”的课堂教学宏观框架,逐步形成学校特有的教学特色。

  近年来我们先后学习考察了不少地方、不少学校的先进办学经验,从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法,到杜朗口中学的“三步六环节”课堂教学法,再到我们现在正在实施的东庐中学的讲学稿实验,众长,我们发现其共同的指导思想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具体的学习任务为主线、以师生的共同发展为目标”,强调“通过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为此我们确定课堂教学改革的任务是:解放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探寻教师少讲、学生多学的方法和途径,把教室变成“开放的课堂,自主的舞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优秀学生出色发展,中等学生超常发展,学困生自信发展,追求优质教学,体现教育公平。最终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以任务为主线、以发展为目标”的教学策略。

  一堂课,首先必须明确学什么,教什么,任务是什么,达成什么样的目标,这是内容。其次是课堂组织,这是教师主导地位的体现,也是一节课能否有序完整的保证;第三是形式问题。通过怎样的形式完成教学任务,信息传递与分享,是达成目标的载体,而这一载体的实践者,必须是学生自己。这就要求学生要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从而实现信息的收集、传播、交流渠道畅通无阻,把学习变成学生的主动行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在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教学中,教师尊重每个学生,提出具体的学习任务以诱发学习,组织交流各种各样的意见或发现,开展多样化的师生、生生互动活动,以让学习活动更丰富,让学生的经验更深刻。这是一种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教学,是让每个学生相互探讨、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的、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是一种学生与教师对话,与自身对话的学习。学生将自己理解的东西用作品展示出来与同伴共享、互相评价与欣赏的学习。

  因老师、因学生、因科目、因课型、因进度等诸多因素,课堂教学,只建构宏观框架,不细化具体环节。具体规定了每一节课的环节,其实在现实的课堂中是无法实施的,也不易于操作,现实中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每节课都要有那么多具体环节。

  根据“导学型”高效课堂“四段式”、“四环节”的框架要求,我校课堂教学的宏观框架为:“目标导学(明确目标,全程导学),先学(自主学习预习)后教(先兵教兵、后教师点评更正补充),训练反馈”。

  “目标导学,先学后教,训练反馈”课堂教学结构的基本操作程序一般可分为明确课题、出示目标、自学指导、先学、后教、训练反馈等环节。其中前3个环节为辅助环节(约1分钟左右),后3个环节为主要环节(约39分钟左右),下面介绍各个环节的一般操作要领:

  1、明确课题。

  以恰当的方式简单引入,板书课题,或直接板书课题。

  2、出示目标。

  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主动地围绕目标进行探究性学习。

  操作要领:

  (1)出示目标的方式:一般为导学案,也可用投影或小黑板出示。

  (2)文化课出示的教学目标主要是理解知识、培养能力方面的,至于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教学目标应由教师把握,靠教师的形象、气质、情感、教学艺术甚至教师的一举一动等渗透进行,一般不作为向学生出示教学目标的内容。

  (3)要从实际出发,准确地揭示学习目标,在广度和深度上与教材和课程标准的要求保持一致。既不降低,也不拔高,该“会运用”的,就要求能当堂运用,形成能力,不能人为地降低到“知道”的要求上;目标不能搞偏,搞错,防止把语文课上成政治、常识课,把政治课上成语文课。

  (4)教学目标要具体,不要抽象,要简明扼要,不宜内容太多,要通俗易懂,让学生一目了然。

  (5)揭示目标的时间要适当,要让学生能够看清弄懂,不能一带而过,不要急于切换投影。

  (6)出示目标时,教师要讲究艺术效果,注意情感投入,诱导学生认真明确要求,教师不宜节外生枝,做闲事,说闲话。

  3、自学(预习)指导。

  出示目标后,教师指导学生自学。自学指导的方式:常用导学案出示。自学指导一定要具体,让学生明确4方面的内容:自学的内容、自学的方法、自学的时间、自学的要求(即自学后如何检测)。这样,自学就好比准备打仗,让学生立刻紧张地思维,提高自学效率。

  操作要领:

  (1)自学内容。一般教材中有不少是旧知识,新知识不多,因此,自学的内容应引导学生看新知识的部分,新旧知识衔接的地方重点看。例如,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引导学生看例题中列方程部分,对解方程部分不要求看,因为解方程的方法已学过。如果教材内容单一,一般为一次性自学;如果教材内容多,可分几次自学,但每次自学前都必须讲清楚自学的内容(或范围)。

  (2)自学的方法。例如,看书,是边看书边操作,还是边看书边与同桌讨论,怎样干好,就怎样干。一般先要让学生独立看书、思考,不宜边看边讨论。

  (3)自学的时间。时间不宜过长,要让学生紧张、快节奏完成自学任务而不拖拖拉拉;又不能时间过短,让学生有认真看书、思考的时间,切不可走过场,因为,看书是练习、更正、讨论、当堂完成作业的前提,一定要讲究实效。

  (4)自学的要求。即告诉学生如何检测。这样使自学变成了检测前的准备,使学生看书能够真正动脑紧张地思维。

  (5)教师要流露出关心、信任学生的情感。注意使用鼓励性的语言,使学生愉快地自学,但语言要简洁,切不可讲闲话、做闲事,也不可让学生听无关的音乐,看无关的录像。

  4、“先学”。

  “先学”不是指让学生泛泛地、单纯地看书,而是在教师简明扼要地出示学习目标进行自学指导后,学生已经明确学习目标,有正确的自学方法后,带着思考题在规定的时间内,自学相关的内容,完成检测性的练习。自学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看例题、读课文、看注释、做实验,发现疑难作记号,做与例题类似的习题。

  “先学”这个环节一般包括学生看书和检测自学效果两个小环节。

  (1)“看书”是指在“出示目标”、“自学前的指导”两个辅助性环节后,学生按照自学指导认真地阅读课本、思考或动手操作,并准备参加检测。学生紧张地看书,代替老师传授课本知识。

  操作要领:

  学生看书时,教师不宜多走来走去,不能在黑板上写字,不能走出教室,不能东张西望,要形成学生专心读书、思考的紧张氛围,教师对认真学的同学表示满意的神情,对不够专心的后进生,可以说上一两句悄悄话,给他们“提示”,促使其高高兴兴地认真自学,但教师的话不宜多,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看书的时间也可以变动,如内容多学生没看完,时间可延长些;如学生全部看完了,可提前结束。

  (2)检测(检查读书的效果)。

  采用展示、提问、板演、书面练习等手段检测,检查学生自学的效果。

  操作要领:

  ①一般以书面练习为主。

  ②尽可能让后进生板演练习,最大限度地暴露自学后存在的疑难问题。

  ③教师要巡视,搜集学生有哪些错误,并及时分类:哪些属于新知方面的,这是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哪些属于旧知遗忘或粗心大意的,这是次要矛盾。把“新知方面的”、“主要的”梳理、归类,为“后教”准备内容,这实际上是在修改课前写好的教学案,进行第二次备课。

  ④学生板演练习时,教师不宜辅导后进生,因为这既不利于培养后进生独立学习的习惯,也会影响全班学生独立思考、紧张练习的效果。

  “先学”这个环节有时不分“看书”、“检测”两个小环节。如语文、外语课上,一边指名读书,其他同学更正、讨论;有时提问,其他同学讨论(说出错的地方以及“为什么”)。

  5、“后教”。

  “后教”不是指教师教,而主要是指学生自学后“兵教兵”,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通过更正、讨论,各抒己见,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即学生与学生互动,最后教师与学生互动,也就是教师补充、更正,帮助归纳、总结,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最终形成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一环节是帮助后进生解决基本问题,是“补差”;同时,尖子生通过帮助后进生纠正错误,教学相长,更加透彻地理解知识,增强能力,养成合作精神,又是“培尖”。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提高。

  “后教”一般包括更正、讨论两个小环节。

  (1)更正是指点名让学生上讲台对做错的题进行改正,或者对屏幕上出现的错题进行改正。

  操作要领:

  ①练习后教师要问发现错误的请举手,这样既可以促使全体同学认真找出错误,还可以了解学情。

  ②在举手的学生中,要请后进生先更正。

  ③要尽可能让较多的学生更正。后进生更正错了,或者没有改出错误,再依次让中等生、较好的学生、好学生更正,这样有利于促使每个学生都紧张地思维;绝不可先让好学生更正,或者一名后进生更正错了,就由老师讲(更正,说出理由)。

  ④学生更正时,教师要耐心等待,不轻易表态。

  (2)讨论。

  操作要领:

  ①要尽可能让大家畅所欲言,必要时让大家争论。教师切不可一人回答了,不管对否,就迫不及待滔滔不绝地讲,以免学生不动脑,讨论流于形式,课堂气氛不活跃。

  ②要一类问题一类问题地讨论,便于归纳,避免重复。

  ③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如学生说错了,就叫别的同学发言;如学生说对了,教师表示肯定,并做适当的板书。

  ④教师该讲的要讲好,做到三个明确:

  明确讲的内容。讲的内容应该是学生自学后还不能掌握的内容,即自学中暴露出来的主要的疑难问题或练习中的错误。对学生通过自学已经掌握的,坚决不讲。若后进生做对了,说明全班学生都会了,老师就不要再讲了。若后进生做错了,引导中等偏上的学生分析,讲清原因,引导更正、归纳。对个别或极少数学生知识回升的问题,可以个别课外补救。这样教师几乎成了哑巴,讲的内容就很少了,一般不超过五六分钟。

  明确讲的方式。先“兵教兵”,后教师讲,一般先引导学生更正,尽可能让较多的学生一次又一次的更正,再引导大家讨论,弄懂为什么。同学间可以相互质疑、讨论,最后教师作出评价,一般予以更正、补充。

  明确讲的要求。教师不能就题讲题、只找答案,而是要引导学生寻找出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并要帮助学生归纳,上升为理论,引导学生预防运用时可能出现的错误,这就是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以免学生走弯路。

  有时侯也可将“更正”与“讨论”穿插进行,或者边更正边讨论,如语文、外语课上常通过提问帮助纠正并说出理由。

  6、训练反馈。

  “训练反馈”是在“先学后教”之后进行的,其目的有二:一是检测每个学生是否当堂达到了教学目标,做到“堂堂清”;二是引导学生通过练习把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巩固所学知识、发展思维能力、培养独立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都是极为有利的。部分科目同时也要达到作业的“堂堂清”、“日日清”,减轻过重的课外负担。

  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作业和练习反馈回来的信息,了解哪些学生已经达到了教学目标,哪些学生课后还需要单独进行辅导,并针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做出相应的处理。

  操作要领:

  (1)课堂训练(作业)的时间不少于15分钟。

  (2)练习的内容是完成课本中的练习和习题,让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要注意练习题要有代表性、适度和适量,确保能在下课之前完成,交作业。

  (3)课堂训练(作业)要低起点,多层次,有必做题、选做题,有时还有思考题。

  (4)练习的形式则是学生像考试那样独立完成,教师不得辅导学生,不干扰学生,学生之间不讨论,确保学生聚精会神地做作业。教师如发现学生作业中的错误,不要随时指出,要留到课外辅导。

  (5)如少数学生做得快,下课前已完成了,教师可以先给他批改,还可以让他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

  以上6个环节是互相联系、相辅相成的。只有做到“先学”、“后教”,节约了时间,让学生真正理解了,有了能力,才能做到“当堂训练”,只有“当堂训练”才能促进学生在“先学后教”时学得紧张、高效。

  以上六个环节,构成课堂教学的基本程序。教师运用时,要掌握一个原则,就是全过程都要指导学生自学,教师的“教”应该是在学生学了以后,针对发现的问题而进行的。但因学情不一样,科目不同,课型不同,年级不同等等,教师必须灵活运用,作出相应改动,不要生搬硬套、模式化。既要坚持全过程引导学生学这一原则,又要灵活运用操作方法,低年级多“扶”一点,高年级多“放”一点;学生基础差或教学难度特别大时,就多“扶”一点;学生基础好或教学难度小时,就多“放”一点;学生自学后不会的多,教师就多讲一点;学生自学后不会的少,就少讲一点;学生自学后没有不会的,老师就不讲。科目不同,年级不同,课型不同,运用时可有所变动,一切从实际出发,怎么教效果好就怎么教。给学生看书、练习的时间要长一些,辅助环节的时间要少一些,教师的过渡语要少一些,教师的讲要少一些,尽量节省时间,留下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学,突破重点、难点,不可使学生的读书、练习、更正、讨论走过场。注意学段衔接的问题,教师要熟悉小学教材,这样才能在学生原有基础和水平上灵活有效地引导学生学。要注意学科与学科的联系、渗透,如政、史、地课上要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语文知识和阅读能力,让学生认真阅读教材,思考问题,找出答案。语文课上教学文言文时,要注意不重复介绍时代背景,因为学生已学过历史。

  要求教师在把握整体原则、宏观框架的前提下,根据学科特点、学生情况和教学需求,努力探求有效的教学形式,创设新颖的教学环节,达到每节课都精彩、每节课都有吸引力、每节课都轻松完成教学任务、每节课都是创新课的境界。学校要积极引导教师,根据先进学校和地区的经验,给出不同学科、不同课型中的具体教学环节和操作方法(另附)。

  (四)优化教学预设,加强集体备课的管理。

  个人钻研与集体研究相结合,共同解决教法、教材疑难,取长补短,共同发展,整体促进学校教学案备写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集体备课的组织与安排:

  (1)开学第一周,由备课组长组织全组教师认真制定备课计划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并给教研室上交一份“集体备课安排表”,教研室对各组表格进行汇总后印发给相关处室、级部和相关领导。

  (2)每周至少组织一次,要定时间、定地点、定主备人。

  (3)集体备课的具体组织落实者为学科(备课)组长。

  (4)学科组长要妥善保存好集体备课的所有记录及相关资料,每月交教务(教研)处检查,存档。

  2、集体备课的流程:

  (1)备课流程:回顾检查上报→主备人提出设想→集体研究形成教学案(包括预习指导、作业、检测安排)→主备人填写好备课记录并成文教学案初稿→提交学科蹲点领导审核签字(审核时既要看教学案,也要看集体备课记录)→印发教学案(电子稿)→二次备课

  (2)每周同年级同学科由一位教师作为主备人,在备课会上,就下一周授课内容提出设想,其他教师提出建议,修改完善。主备人在集体研究的基础上,形成具体的教学案(讲学稿),并在周五前发放到教师手中,以便二次备课。

  3、集体备课注意事项:

  (1)重视二次备课(复备)环节。上课前,在集体研究的基础上,教师个人结合本人的教学思想、风格及本班学生实际进行修改,补充调整。

  (2)突出预习指导,合理安排预习任务。精选作业(练习)题,资料的选择,题目的增删,练习与测试等都要做到精而少,不搞题海战术。预习和作业均要呈现在教学案上。

  (3)每周集体备课前要认真交流小结上周的教学情况,能突出一两个重点进行研讨,检查教学进度落实情况,二次备课和课后反思情况。

  (4)教学案必须做到一课时一案(一节课一案),严禁无案上课。

  (5)教学案要突出指导功能,要尽可能多用行为动词,条理清晰,易于操作。不能是“练习卷”,也不是“资料库”。

  (6)体例要规范,要有相对固定的排序,常用的栏目,如课题、课型、主备人、审核人、教学时间、班级、姓名、编号或页码等,要做到简洁明了。便于整理、存档和二次使用。

  (7)学科蹲点领导要认真做好指导、督查和导学案的审核工作。

  4、集体备课的管理:

  (1)由分管领导、教务处、教研室组织专门人员进行检查。

  (2)根据教学案检查考核办法进行检查考核,相关工作全部与组长、教师的考核挂钩。

  (五)以导学案为载体实施有序有效教学。

  1、导学案的定位。

  导学案既不是教案,也不是学案,又不是简单的习题训练案(练习卷)。在这个学习方案,承载了教师的集体智慧和个体特点,是根据课程标准,结合教材、教学参考书等文本信息,在充分了解和把握学情的基础上,通过集体研讨、个人钻研形成的,在方案中,其最大的作用在于利用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即在“学案”中不仅有“教”的内容,更应体现“学”的内容,更多体现学生“学”的作用,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重要平台和依托。

  导学案应为学生学习创设合理的情境,设计探究性问题,指出合适的学习方法,使它能给学生提供最直接、最具体、最到位、最恰当的指导,在使用导学案的过程中,学生是有方向、有目的、有策略、有方法、操作性极强的有效学习,学习完全自主,完全参与其中,完全主宰着学习,传统的机械性学习被科学的学习机制所替代。学生的学习减少了无效环节、无效活动,实现了高效学习、使打造高效课堂成为一种可能。

  2、导学案的类型与体例。

  导学案一般情况下可分为三个部分,即预习案、探究案和训练案。根据课型不同,可以将其分成四种类型,即知识新授课、总结复习课、测试讲评课、习题训练课。其中第一、二种一般以常规课堂预设环节为主(前文已进行阐述)。测试讲评课主要包括:讲评目标、成绩统计、典型题(案例)分析、变式训练四个部分。习题训练课主要包括例题、随堂练习、解题方法点拨、课后巩固练习四个部分。

  题头设计应包括的内容:课题、课型、年级、学科、主备人、审核人、授课时间等。还应有学案编号或页码、班级、学习小组、学生姓名等,方便管理、方便评价,利于整理和存档。

  版式可以灵活多样,美观实用是主要原则,但必须要包括“复备”栏、“学习笔记”栏和“教学反思”栏等三块留白处。

  一份完整的“学案”包括:课题、学习目标、与前后知识的联系、所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知识结构、巩固练习、考题例析、课堂小结等。

  3、要突出方法指导。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叶圣陶说“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设计时要尽可能多一些行为动词,准确具体,通俗易懂,增加导学案的可操作性。举例如下:

  【案例】

  《初一生物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基本特征》导学案预习案节选:

  (1)先通读教材第2―6页,观察课本中的图片,判断出图片中的生物和非生物,勾画生物的基本特征,再完成教材助读设置的问题,依据发现的问题,然后再读教材或查阅资料,解决问题。

  4、突出问题设计。

  导学案教学的基本方式是问题式导学,即将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把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形成一个个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问题”是关键,是核心。“问题”是教师“导”的基本思想策略和方法的体现,也是学生“学”的过程体现,因此问题的设计必须遵循教学规律;“问题”是知识和能力的集中体现,所以问题的设计必须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问题”既有引导作用,又有启发功能,因此问题设计要具有艺术性和启发性。

  5、高质量导学案的特点。

  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性;以学习为主的主体性,导学案的使用主体是学生,是课堂上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指南针”、“方向盘”、“导航仪”;体现多维互动的开放性;关注学生个性的差异性,一方面要使全体学生都有发展,另一方面也力求让优生能吃饱;注重知识生成的生成性。

  6、导学案的整理。

  这里的整理,一是指要将导学案按顺序、按科目进行整理保存,以便于复习之用。更重要的是知识的整理。知识的系统性是问题式教学的一个突出问题,而导学案就是基于问题而设计的。因此,整理导学案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程序,在老师的指导下编制出知识网、知识树或者知识导图。需要整理的内容具体包括:

  一是整理基础知识点,包括对重点、个性化的难点、关键点、易错点等知识的整理。二是整理问题,即对学习中存在的疑难问题或者错误以及生成的新问题进行整理。(课堂上产生的非预设性生成的问题,是课堂上师生互动的重要财富)。三是整理知识结构。问题式教学在学生大脑中是杂乱无序的,知识不成体系,整理知识结构非常重要。知识结构的呈现形式如画知识树、知识纲目、知识图表、知识网络等。四是总结学习方法和规律。

  7、导学案的编写原则。

  课时性原则。即一课时一个导学案,按课时编写导学案。

  主体性原则。设计导学案必须尊重、信任学生,引导学生直接参与并完成一系列学习内容,用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以确立其主体地位,做学习的主人。

  导学性原则。导学案重在引导学生学习,编写时要做到目标明确,流程清晰,要求具体,操作方法明了、实用。

  探索性原则。编写导学案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因此,导学案的编写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问题的`显现和解决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问题性原则。知识以问题的形式呈现,问题设计要精心,形式要多样。

  启发性原则。导学案中设计的问题应富有启发性,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领悟知识的奥妙,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顿悟性。

  灵活性原则。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认知存在差异,学习内容与学科特点也存在差异,决定了导学案形式上应丰富多彩,灵活多样,内容上也应尽量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梯度性原则。问题的设置尽可能考虑到大部分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由浅入深,小步子、小梯度,让大多数学生“跳一跳”能够摘到“桃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构建学习小组,落实自主合作学习。

  目前,学校在小组合作学习方面,首先是改变了座位形式,学校做了硬性规定,必须按小组排座位。其次,要求各班根据学校提出的学习小组的组建策略与要求,进行了分组及相关工作。第三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工作,印制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四类评价表,专门组织班主任开会进行培训指导,每周将班内的评价表收回来进行检查核实,督促老师将评价工作落实到位,不做表面文章。在教室的黑板边上粘贴了小组序号,方便教师进行小组打分。正在进一步探究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方案,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起到激励和引导作用,防止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化和泛滥化,防止出现假合作,缺乏实质性合作,防止课堂上学生活动热闹,但思维参与不足,防止为了合作而合作,或无果而终、不了了之。让小组合作学习走向成熟,获得成就,打造优秀学习团队。

  高效课堂离不开高效的学习小组。学习小组建设关系到打造高效课堂是否成功,是学生展开竞争学习和合作学习的阵地。学习小组的组建和评价,是班主任高效管理班级,教师组织有效课堂的重要环节。学习小组建设的方向和具体要求明确如下:

  1、科学的组建学习小组是实施高效课堂的第一步。

  学习小组的组建并非简单的把几名学生放在一块,而是需要班主任老师全面考虑并且同任课教师商量后进行分组。要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所谓“组内异质”,是指小组成员间要形成性别、学习成绩、能力方面的差异,另外,还可以考虑到家庭经济、社会背景、性格、脾气等差异,采用异质分组。所谓“组间同质”,是指合作小组要力争组与组之间尽量保持相对平衡的水平和一定稳定性,即各小组总体水平基本持平。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内部互相帮助提供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学习小组的组建主要依据以下几个原则:

  原则一:主要依据学习成绩,初建学习小组,在学生相互并不了解的基础上,依据成绩采取一条龙的形式分组,每组学生分为三个层次:A层-B层-C层。

  原则二:每组人数以6-8人为宜,一般为:AA-BB-CC、每个班级一般分为5--7个学习小组。

  原则三:除成绩外班主任老师还要考虑男女生的搭配以及学生的性格、体质等因素。

  2、学习小组建立以后,还要进行有效分工,处理好个人与小组的关系。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的,组员有分工有合作,做到各司其职,各尽所能,最终合作达到目标。具体分工如下:小组组长:主持制定活动计划,组织、分配、协调小组活动(实验操作),组织、归纳活动的结论,要让组内每位学生思考后都说出各自的想法,最后形成集体意见,并允许保留个人意见。小组记录员:负责把探究到的信息记录下来。为了避免记录员一个人包办代替,可以来取轮换制。小组成员:积极配合小组组长的工作,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

  组长的选择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

  首先考虑学习成绩,成绩在小组内要处于中上等,但并不一定时学习最好的。

  其次考虑其组织能力、责任心和威信等因素。要选择组织能力和责任心较强的同学,并且在同学们中有较高的威信。

  选好组长,让他们确实成为自己管理班级的好帮手!

  3、小组文化建设正如我们的班级文化建设一样,能够起到凝聚、团结小组的作用。小组文化的建设主要包括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所谓显性文化是指小组组建后,要求各组在组长的组织下,每位同学在课桌的左上角写出自己的奋斗目标和座右铭;小组所有同学一同创新性地给小组起名、设计组徽、制定小组宣言以及奋斗目标。这样可以使得每位同学时刻都有动力,每个小组更有凝聚力努力的方向。

  4、小组评价在整个小组建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如果没有评价或评价不到位的话,那么学习小组就相当于形同虚设。通过评价,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让学生在课堂上质疑和对抗;通过评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评价,让学生逐步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

  小组评价要做到节节有反馈、日日有评价、周周有总结、月月有表彰。

  首先是节节有反馈:每节课的反馈由课代表负责记载,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依据预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乐意与同伴交流合作、小组合作中能有创新性的表现、提出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学习效果和目标达成度以及小组的纪律秩序情况等指标给予量化,每节课每个小组都要有一个分数,按满分10分来计算(要求所有科目均按每节课满分10分的标准执行),并在下课时公布或明确每个小组的得分。其次日日有评价:即一天每节课的数据汇总到值日(学习)班长处,值日(学习)班长整理数据后于次日上午在班内公布;周周有总结:值日班长将每天数据汇总到学习委员,学习委员整理数据后交给班主任老师并在下周班会上总结点评,同时要求上交教务处。每一个月,班主任将四周的数据汇总后,对每个小组排名进行奖罚。

  5、对班主任老师具体提出以下具体工作任务:

  (1)按要求组建好学习小组。

  (2)选好组长,做好组员分工安排。

  (3)组织进行小组文化建设,如小组起名、制定目标、设计组徽等。

  (4)每周负责将小组合作学习评价表交回教务处。

  (5)期中、期末考试后要认真填写小组成绩统计表并及时上交教务处。

  (6)督促学习委员等做好小组学习评价表格的记录和填写。

  (7)认真做好每月一次的小组学习评价和表彰工作。

  (8)根据班级情况,按照学校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细则(办法)并认真执行。(不要求面面俱到,做什么要明确具体,怎么做要易于操作)

  6、对任课教师提出以下具体要求:

  (1)每节课均要有评价,有分数。(要求每节课每个小组的得分不超过10分)

  (2)与班主任沟通,逐步完善各班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办法。

  (3)严格控制讲授时间,必须控制在15分钟内。老师要走下讲台,学生要多上台。

  (4)尽其所能创设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平台。

  小组合作学习是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的重要载体和形式,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逐步改变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小组讨论”的思路,要拓宽思路,创新形式,如互考、检查任务完成情况、帮助同学更正错误、分工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给同学讲题、帮助个别同学改变学习态度、代表班级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总之,小组合作学习具有复杂性、长期性,需要全体老师齐心协力,坚持不懈地努力。以上要求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修改完善。

  (七)建立课堂教学改革长效机制,保证改革顺利实施。

  1、组织学习培训,加强教科研工作。

  一要强化校本教研和培训,强化继续教育的落实,立足本校,通过教研活动,积极探究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方式,提升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树立教科研意识并形成课堂教学改革研究的良好氛围。二要实施“请进来、走出去”策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培训,开阔教师眼界,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课改意识,提高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三要加强语语言文字工作,努力使普通话成为教学语言和校园语言,使教师板书和课堂用字成为写规范字的榜样,并将此作为课堂教学改革评价的指标之一。

  组织各类会议(校委会、教研组长会、全体教师会、业务领导会、行政例会等),专题研究如何改变现有教学模式,实施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开展“有效教学在课堂”的系列活动。

  一是把“人人上一节好课”活动与领导推门听课结合起来,努力提高好课率;二是通过校内研讨课、公开课、示范课等,努力探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和教学模式;三是加大科研奖励力度,努力形成研究有效教学的科研氛围。

  随机推门听课活动常态化,听完即评,评完即改,转变不到位的再听再评,用钢性要求来督促老师实施真正意义上的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

  听课采用常态化,各学科组采用周周听的方法进行,以便更好地了解日常课堂教学情况。学期初各教研组根据本组情况做出计划和安排,上交教研室,并按计划落实听评课活动。

  典型引路,上好“三课”,滚动推进。领导和骨干教师上好“示范课”,广大教师上好“过关课”,对过不了关的上好“跟踪课”。通过一段实践,推出一批精品课,在全校、全组展示、推广。对过不了关、学生反映强烈的教师,由主要领导“一谈二警三停”。一个学期为一轮,三年为一个周期,典型引领,滚动推进。

  3、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学校将加大对教学管理的常规监控,推行精细化管理。一是不断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如集体备课、学案检查、作业辅导检查等制度,加大集体备课、导学案编制、听课和评课的检查力度;二是完善学情调查制度,每学期定期进行学情调查,了解教情、学情。三是完善教学常规监控制度,求精、求细、求实,实现全方位覆盖,从各个环节监控课堂教学。四是实施名师激励机制,绩效奖励机制等激励措施。同时,将教师践行“实施有效教学、建构高效课堂”要求情况作为教师评先选优的条件之一,作为参加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名师等业务方面参评的硬性条件之一。

  从领导做起,明确学科蹲点领导的职责,要求全程参与蹲点学科的课堂教学改革、集体备课活动和相关教研活动。

  加强课堂巡视检查工作,由部分教师组成的巡视组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堂堂查”,为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扫清了外围障碍,保证了如按时到位、坚守岗位等基本要求的落实。

  4、开展读书活动,不断丰富教师的知识面。

  结合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各项现行措施,在学期初下发教师理论学习要求和读书指导计划,公布教师读书推荐目录,制订理论学习笔记检查办法,让教师读书成为常态化,努力营造书香校园。各级部按时组织教师读书汇报会。

  5、改革考核评价制度。

  以《新课程标准》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依据,参照外地和外校的可行经验,反复研讨,制订符合课改要求和校情的课堂教学考核评价体系,从而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变查教学案为评教学案,鼓励老师备写更有价值的教学案;组织优秀学习团队、课堂教学改革团队、教研团队评比;将课堂教学改革各项要求的落实情况纳入教职工评先选优、职称评聘、年度考核的范围,实行一票否决;班主任津贴采用部分单列,用于班主任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要求的落实情况的考核。

  通过各项考核评价制度的改革和推行,切实使课改的措施要求落实到位,使课堂教学改革与教学、管理、评价等配套进行。

  6、加大投入,为课堂教学提供强有力的物质支撑。

  保证电脑、多媒体、电子白板等现代化教学设备的正常使用,配备复印机、打印机等必要的设施设备,为改革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证和支撑。

  7、加强领导,切实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确保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的工作措施落实到位。

  “导学型”高效课堂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四、课堂教学改革推进步骤

  为使课堂教学改革有序推进,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共分三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xx年7月至12月,宣传发动阶段。

  组织全校教师认真研讨、拟定和学习改革方案,为教改作好理论上的准备。教研组长组织教师在组内上教改研讨课,探讨教改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为教改提供第一手材料。召开全校教师、学生教学改革动员大会,统一思想,转变观念,为教改奠定思想基础。这项工作已于去年完成。

  (二)第二阶段:xx年3月至12月,尝试实践阶段。重点根据方案提出的要求,做好课堂教学重要环节的调控,形成符合课改要求和学校实际的评价标准,进一步促进观念转变,切实确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地位,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实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分五个方面表述如下:

  第一方面:课堂教学节点,是关系改革成败的关键,课堂重点调控的节点如下:

  1、加大班内学习小组的调控力度。

  学习小组的组建要根据学习成绩和性格特点等情况,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小组学习实行任务驱动,竞争展示,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加大教师讲解时间的调控力度。

  一节课教师讲解时间一般不超过15分钟,今后要逐步控制在10分钟之内。课堂要做到“三讲三不讲”,“三讲”即:讲学生提出的。问题,讲学生不理解的,讲知识缺陷和易混易错知识,“三不讲”即:学生不预习之前不讲,没问题不讲,有问题学生不讲之前不讲。课堂上要及时纠正错误,给出正确答案,改变教师作用,由教、领变为启发、督促、帮助。

  3、加大学生练习方式的调控力度。

  让学生掌握和推行练习的基本方式,如提问、对话、复述、争辩、阅读、默写、摘抄、作业、实验、设计、小结、表演、游戏等。达到“以训练为主线,以思维为主攻,以发展为主旨”的目标。

  4、加大交流展示的调控力度。

  充分地让学生展示。激发比、学、赶、帮、超的兴致和愿望。交流展示要更多地关注中下游学生。

  5、加大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调控力度。

  根据授课内容的不同,可让学生在课前预习,亦可在课中自学,自觉目标要明确,任务要具体,自习时间一般要求教师不讲课,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主学习。

  6、加大检查落实的力度。

  加大对集体备课、学生作业、随堂练习、随堂笔记、校本学案、单元检验试卷、纠错本等的检查力度。

  7、落实如下五种教学观:

  (1)放手,给予学生主动学习机会;(2)疏导,培养学生乐学的情感;(3)授法,教给学生主动学习的钥匙;(4)鼓励,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5)减负,拓展学生的创新天地。

  第二方面:关注课前课后两个时间段。学校对预习指导和课后作业留批提出具体要求,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拟定具体的措施并付诸实施。相关文件另行。

  第三方面:规范课堂常规要求虽然细微,但为落实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外部软环境,要求教师务必做到如下常识性、常规性的要求:

  1、按课表上课,按时均衡地完成任务。

  未经教导处允计不得随意换课、让课、停课;不得迟到或中途退出课堂;下课不得拖堂。

  2、课前做好充分准备。

  常用的教具、小黑板、卡片、课件、资料等必须在走进教室前准备好。学生所需学具必须提前一天交待。

  3、要坚持用普通话,语言力求生动、形象、抑扬顿锉,符合中学生的特点,切忌使用口头禅、带尾话。

  4、坚持文明教学。

  教师不能剥夺学生上课的基本权利,不在课堂上大发雷霆,不讽刺挖苦学生,不打断学生的讲话,不拍打讲桌,面向全体学生,关心爱护学生,严禁体罚和变相体学生

  5、教态和蔼可亲,教风严谨扎实,精神饱满,衣着整洁,不准坐着讲课;学生做作业或读书时,要巡回指导和检查。

  6、注意使用现代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观参与学习;上课可以使用教鞭,板书工整,设计合理,字迹大小适宜;不准写草字或繁体字、自创简体字。

  7、课堂教学中注重新课程理念的渗透:

  提倡整合、强调体验、关注合作、尊重差异、倡导开放、深究取舍,把时间花在刀刃上,突出“实”和“活”。教师的教学行为: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反思、赞赏;在对待教学关系上,强调帮助、引导;在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强调合作。

  8、教师上课时不接(打)电话,不接(发)短信,中途不离开教室,无特殊情况不坐着授课。不提前下课、不拖课,影响学生休息及下堂课教学;认真指导学生做好眼保健操和课间操。留有充足的作业时间,切实培养学生认真作业的习惯。

  9、进一步调整课堂教学的评价导向。

  课堂教学的评价应具有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双重功能,但必须打破关注教师的行为表现,忽视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传统的课堂评价模式,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应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在课堂上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过程等等,即关注学生是怎么学的。通过了解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合作、思考、获得结论及过程等等学生的行为表现,评价课堂教学的成败。即是关注教师的行为,也是关注教师如何促进学生的讨论,教师如何评价和激励学生的学习、教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探究的兴趣等,来评价教师课堂行为表现对学生“学”的价值。

  10、课堂(特别是体育课、实验课)上要做好学生的安全工作。

  留意对有关器材的检查和加强化学药品的管理,防止发生意外伤害事故。

  11、随时向同行和家长开放课堂。

  第四方面:多策略运用。教学策略是对教学的总体考虑。广义的教学策略应包括教师教的策略和学生学的策略。成功高效的教学总是根据教学的具体实际,综合运用多种教学策略而取得的。

  1、认识教学策略的重要性。策略是手段,是“桥”和“船”的问题,它的选择、使用要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发展服务。

  2、要学习、掌握各种教学策略,特别要掌握它们的长处、短处,扬长避短。

  3、注重从自我选择、运用教学策略的实际,反思总结,提高教学策略运用的技术和艺术。

  4、防止教学策略的过度使用。如“四满堂”(满堂向、动、放、夸)、“四虚假”(虚假的自主、合作、探究、渗透)现象充斥课堂。

  第五方面:规范课堂用语,建构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体现以人为本和尊重式教育的思想。

  (三)第三阶段:x年3月开始,是逐步成型阶段。

  经过不断进行改进实验,并总结形成经验材料。备课组、教师个人进行分类总结,形成书面材料,汇集研究成果编写论文集。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有鲜明的个性风格,全校各年级教学质量普遍提高,课改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全面实现方案提出的各项目标要求。

2024改革实施方案 篇3

  为有效实施新课程改革,加强教学常规工作的管理,保证日常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我校以开齐上足各门课程,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为基本思路 ,依据区教育局《长春市双阳区教育局20__年工作要点》和《吉林省义务教育教学常规》相关规定,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制定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一、 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课程改革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提高,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积极推进我校新课程改革的工作。

  二、课程改革工作的目标

  1、以新课程理论为指南,开齐开全课程,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积极开展研究,努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通过课程改革,充实新的课程内容,开发好校本课程,优化课程实施过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加快评价制度的改革,建立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的课程实施的评价体系。

  4、完善教师培训机制,造就一批立志于课程改革的研究型教师。

  三、课程改革工作的主要内容

  1、实施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建立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有机结合的课程体制,开发特色教育资源,形成我校特有的校本课程内容。

  2、创造新的教学模式,以“激趣质疑、合作探究、体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改革与实践的研究为主题开展教研活动。

  3、对教师进行培训,加强备课、讲课、作业、辅导、批改、评价等工作的实施与管理,有效开展教学活动。

  四、课程改革工作的形式

  主要采取两种形式:

  1、教师自主研究。

  2、集体研究:校本教研与大区

  域性互动式课堂教学实践研究。我校突出校本教研的以校为本、体现科研需要依托、需要依靠、形成网络的特征,确定了“以学校为主体、以区域为依托、以教研部门为指导、以网络为平台”的校本教研形式,即结合本学区实际创建全新的教研模式,以转变课堂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式为目标,以“区域性互动式课堂教学实践研究”为载体进行实践探究。

  五、新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组 员:

  新课程改革实施领导小组负责学校课程改革的组织、领导、决策、管理和协调工作,以保障课程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

  六、主要措施

  ( 一)、加强课程实施与管理

  1、实施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建立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有机结合的课程体制,认真执行省课时计划,依据《吉林省义务教育教学常规》相关规定制定学校课程表,依教育局规定的作息时间表进行上课。结合教师特长配备各学科教师,保证课时计划的有效落实。做到开齐上足上好各门必修课程,有计划地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好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做到有计划、有教师、

  有教材、有课时、有教案、有成果。 开发《古诗词诵读》校本课程,利用校本课时进行上课,开发《兴趣篮球》校本课程利用大课间进行训练,并以 “国学立品 篮球健体”特色教育为课题立项开展研究,通过校本课程开发,突显教学特色。 加强体育活动,开展上午下午综合课的体育活动和特色训练,做好眼保键操 ,保证学生每天体育锻炼1小时。

  2、有效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管理政策和课程设置要求,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要求教师严格按照选订的教学用书,深入研究教材,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充分发挥教材这一主要课程资源的作用,充分利用学校配套室和教具、学具开展教学活动,实现学校设施设备使用效益最大化,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积极发掘师生的潜能,针对学生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和当地的文化、传统和优势,开发富有学校和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 ,实现资源共享。

  ( 二)、加强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管理

  以《深化课程改革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为主题,以“激趣质疑 合作探究 体验创新”为课堂教学模式开展研究。

  1、课前准备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是提高教学质量关键环节,根据新课改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必须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既备教材更要备学生,必须体现新课标的三个维度,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制定学期教学计划,并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写好课时教案。具体要求是:

  (1)认真编写课时教案。课时备课一般要提前三天完成,备课要在充分研读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实际,分析学生情况,整体把握教材,适当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教学的设计方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

  动探究的意识,要体现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行为习惯的培养,还要适时渗透德育教育的内容。编写教案,做到一课一案,要求每个主题单元都有教学重难点,每一课教案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明晰的教学过程。

  (2)实行多种形式的分层备课制度。备课主要采取个人和集体备课相结合的形式,立足课堂有计划开展校本教研和大区域互动教研,有效提高备课质量。

  (3)、加强教案管理。

  1)教案主要实行三种呈现形式,电子教案(详案)、手写教案(简案)和书头教案。进行备课改革,语、数、英、品、科、音、美学科实施电子教案改革,基本流程是“专人主备-集体研究-个人修改-课后反思”,加强个人二次备课研究同时在书上进行标注,形成书头案。其他学科教案手写,也提倡个性化备课,可尝试一定量的电子备课。

  电子教案统一框架、字体、字号;手写教案统一要求,并结合学科特点进行设计。学校进行期初、期中、期末业务检查和公示并进行总结指导,检查结果记入教师岗位责任制。

  2)、常规业务检查。对教师的备课检查主要采取“查、听、评”三种形式,抓好备课的各个环节。“查”进行教案检查,既看集体备课原教案质量,又要检查二次备课的质量。“听”主要是在领导随机听课后听教师谈课和教学反思,及时了解教师对备课预设与生成问题的处理,了解教师教后对课堂的分析和改进策略。“评”是学校领导、学科教师进行听课评价,看集体备课教研情况,以此促进教师提高备课质量。

  2、课堂教学

  (1)创造性地实施课程计划。教师必须按照学校的课程安排上课,不得随意调课、挪课或增减课时,上课不得迟到或提早下课学,上课要站立,手机

  必需关闭。上课前熟悉教案,要按计划完成课堂教学,提高效率,不讲与课堂无关的东西。课堂上要灵活地处理教学预设与课堂生成的关系。活动类课程要坚持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的原则,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场地、有指导教师。

  (2)正确使用教材和教学资料。教科书是教师实施课程标准的基本载体。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变教教科书为用教科书教,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灵活处理教科书的内容,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教科书,实现各种教育资源的整合。

  (3)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管理

  依据《吉林省义务教育教学常规》相关规定和《双阳区义务教育阶段教学工作管理暂行办法》,制定教学常规管理措施和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对教师提出教学常规要求。实施领导听课制度,加强课堂教学管理。通过观看三课:随堂课、优质课、公开课来评估教师课堂教学效果,并通过一人一课活动,采取教学领导、教师本人、同行、学生相结合的方式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量化打分,成绩记入教师岗位责任制,激励教师积极研究,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三)以师资培训为动力,全面引领课程改革。

  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各学科《新课程标准》,请区教研员到校举办讲座、指导教学。选派骨干教师参加省市区的课程培训,学习外校教学经验。抓实校本研修,每学期开展“六个一”活动,即一本学习笔记、一本教研记录、一本教学反思、一个听课本、一节调研课、一篇教研论文。

2024改革实施方案 篇4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的教育观为指导,以新课改理论为依据,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以学习洋思、杜郎口中学等中学先进理念为依托,紧紧围绕把“课堂还给学生、提

  高课堂效率”这一目标,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二、理论构建

  根据我校目前学生状况、教学实际,经层层论证,决定将“自学探究,当堂评价”教学模式概括为“一三五六九五”:

  一个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三个阶段:自主预习、合作探究、达标检测;

  五个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学案与教案相结合,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点拨相结合,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培养相结合;

  六个环节:目标认定、自主先学、合作探究、展示质疑、点拨升华、达标检测六个教学环节

  九个能让:能让学生教学生的让学生教学生,能让学生体验的让学生体验,能让学生思考的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实验的让学生实验,能让学生合作的让学生合作,能让学生探究的让学生探究,能让学生表述的让学生表述,能让学生实践的让学生实践,能让学生归纳的让学生归纳;

  五项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习惯养成教育、法制道德教育、感恩孝心教育;

  三、操作过程

  “自学探究,当堂评价”的课堂教学操作模式要求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进行自主探索新知识、学习新技能、训练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不仅着眼于当前知识掌握和技能的训练,而且注重于学生能力的开发和未来的发展,其教学策略主要包括: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习的基础;培养创新思维是学习的核心;教师的导学是学习的前提;探究讨论质疑是学习的方法;更新教学手段,开展多媒体教学是

  学习的有力保证。要树立卓越的教学观念,把课堂教学过程作为构建学习主体的过程。学生是主体,教师主导,教为不教,学为创造,教师的作用是导向(引导学习方向)、导学(诱导学习方法)、导用(辅导应用知识)、导评(指导自我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表现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上,自主才能创新,才有卓越的教育质量。

  (一)三个阶段

  “自学探究,当堂评价”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可简化为“三个阶段”:

  1、自主预习阶段:主要任务是教师预先设计预习案,发到学生手中,学生利用自习时间,根据老师发的预习案进行自学,这一阶段主要是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下节课的学习目标、生成本课的重点、难点,找出新课存在的疑点,为下节课的合作探究做好准备。

  2、合作探究阶段:主要任务是展示、交流自主先学的学习成果,并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展示预习、合作交流情况,进行组内、全班的展示和交流。通过形式多种多样的师生、生生的互动学习、感受交流。本环节尤其要突出“弱势群体”,让他们说、谈、演、写,进一步检查三维目标的落实情况。利用好“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战略,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3、达标测试阶段:教师根据学习目标,设计好达标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通过检测发现问题,及时补救。对表现好的学生要及时表扬和鼓励,同时确定好课后要辅导的对象,便于有的放矢的进行课外辅导。

  (二)六个环节齐陵一中“自学探究,当堂评价”课堂教学新模式图点拨升华目标认定自主先学达标检测合作探究展示质疑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反馈互动六个环节的具体操作规程:

  1、目标认定

  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学生的学力水平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制定目标要做到三维目标的统一,重点在知识的生成、学习方法的学习过程,在于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

2024改革实施方案 篇5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做好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改革工作,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总则

  (一)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遵循体育学科自身的特点和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突出健康教育,努力使学生成为具有竞争意识、协作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二)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在学校指导下,逐步实现学生“自主选择项目、自主选择老师、自主选择时间”,使其能够熟练掌握两项以上运动技术、运动技能及体育理论知识,科学地进行终身体育锻炼。

  (三)通过课程改革,加强教师业务能力培养。促进教师授课方式、方法改革,形成“一人多课、一课多人”的教学机制,提高教学质量。

  二、主要内容

  (一)修课方式改革

  将现有的'大一、大二,一年半选同一个体育项目完成4学分的体育课,改为大一、大二,一年半选择两个体育项目完成4学分的体育课。

  (二)选课方式改革实行学生自主选课。选课后,根据师资、场地等情况进行微调。

  (三)教学内容改革

  在场地教学的基础上,增加理论课教学。以课程组为单位,每学年至少进行一次理论课教学。

  三、具体要求

  (一)课程项目设置

  开设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健美操、形体课、田径、武术、保健课等课程。

  在此基础上,根据师资、场地等情况,逐步增加新的课程,不断满足学生的需求。

  (二)学生修课要求

  1.大一学习一个体育项目,完成2学分。

  2.大二学习另一个体育项目,完成2学分。所选项目原则上不能与大一相同。

  (三)学生选课步骤

  1.预选。在学校选课系统和体育教学部网站上,公布课程简介、教师简介、课程内容和上课时间等,学生自主选课。

  2.正选。选课系统对选课人数大于接纳人数的项目进行抽签(能否中签与选课先后无关),以确定学生是否选中该项目。如没有选中可再选择其它时间或其它项目。

  3.退改选。正选结束后,选课人数仍达不到开课要求的课程将停开,所选该课程的学生要改选其它课程。其它学生也可对所选课程进行退改选。

  所有项目在任课教师处选择无效。

  四、条件保障

  (一)组织保障。由体育教研室和教务处为主负责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工作。学校其它有关单位应积极协助。

  (二)师资保障。体育教研室应确保各项目均有充足的专业教师,确保改革成效。

  (三)技术支持。教务处负责公共体育课选课工作。体育教研室负责项目设置、班级划分、课程编排、公布课程和教师信息等工作。

2024改革实施方案 篇6

  一、课堂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一)教师方面:

  1、对学情了解不够。在备课和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学生的学情,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学生,用成人的标准要求学生,造成学生难学、畏学、厌学。

  2、重教轻学。主要表现在:教师以 “灌输”为主,学生以听为主。教师侧重考虑如何教,很少考虑学生如何学;不敢放手或组织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

  3、重知识传授,轻情感态度的培养。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教师的教学只重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而忽视情感态度的培养。

  4、缺乏教学后的再思考,对教学中的得失没有及时总结,为日后教学制定有效措施。

  (二)学生方面:

  1、学习的依赖性强。等、靠、拿思想严重。

  2、畏难、厌学情绪突出。怕动脑,随意性强。

  3、学习习惯差。不会预习、不会自学。

  二、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新课改精神和理念作指导,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结合学校实际,加强研究与管理,加大改革力度,转变教学方式,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学的质量。

  三、课堂教学改革目标

  1、生生达标。使课堂适应每个学生的发展,教师做到因材施教,生生有所学成,

  2、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3、构建“先学后教,合作探究,当堂达标”的课堂教学模式。

  4、授课体现精讲精练。最少用一半的时间给学生充分地自读、自解、练习、纠错、思考、运用等,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

  5、通过课堂教学改革,努力达到以下目标:

  (1)20xx年春季学期末,50%左右的课摒弃讲授型;20xx年秋季学期末,60%~70%的课摒弃讲授型;20xx年春季学期末,70%以上的课达到要求。(2)教学质量有所提高,培养出优生,保持优生数量,或优生人数增加,或优生成绩有提高;学困生的成绩有所提高或人数有所减少。

  四、课堂教学改革的措施

  1、构建学习小组。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开展组间竞赛、评比等活动。

  2、充分预习原则。对学生的预习做详细的要求,没预习不开讲,先学后教。

  3、当堂达标原则。合理安排教学过程,避免花俏环节,高效完成教学任务,生生过关。

  4、评价导向原则。让学生在中肯的评价中得到鼓励、改进、反省。各教研组制度相关评价量规。

  5、德育渗透原则。教学中利用课程内容、过程对学生进行人生价值的熏陶。

  6、信息技术辅助原则。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习的量与感悟。

  五、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xx年春季学期)

  ①(20xx年2月初):制定出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②(20xx年2月底):开展学习、思考、讨论、研究。

  ③(20xx年3月~6月):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课堂教学力求达到50%左右的课摒弃讲授型。

  ④(20xx年7月):课堂教学改革总结。

  第二阶段(20xx年秋季学期)

  继续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教学中60%~70%的课摒弃讲授型。第三阶段(20xx年春季学期)

  继续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课堂教学中70%以上的课达到要求。

2024改革实施方案 篇7

  幼儿园课程评价是幼儿园课程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与工作内容,也是幼儿园课程实施方案中必须给予规划和描述的重要部分。课程评价要坚持以发展为核心的价值取向,一方面持续促进幼儿发展,一方面支持教师持续专业发展,并帮助幼儿园不断完善课程计划(课程实施方案)与实施。

  虽然课程评价有助于提升课程本身的结构、内容的品质和成效,但绝大多数幼儿园在课程评价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一、现有的问题

  1.罗列零散的评价实践,对建立本园课程评价体系缺乏整体思考与设计

  部分幼儿园罗列出已有或计划采用的在评价方面的实践做法,将评价界定为非常细小的一系列做法,而这些做法的罗列并不能有力支撑整个幼儿园的课程评价系统;部分幼儿园简单模仿《课程指南》,将相应部分文字直接搬到本园方案中,没有自身对课程评价的设计与具体的实践说明。这些现象造成幼儿园缺乏评价的操作方法,缺乏建立本园课程评价的整体思考与设计。

  2.将评价等同于考核,关注结果大于关注“发展”,缺乏基于评价的发展意识与行为

  考核是幼儿园教职工工作管理的实务之一,但有些幼儿园将工作考核混同于教师评价。将课程评价直接与工作考核挂钩,不利于建立“发展性”的课程评价导向。

  3.评价方法过于原则、空泛,评价过程要素模糊、不具体

  《幼儿园课程指南》对幼儿园开展评价的原则和方法给予了方向性建议,例如要在自然状态下开展评价,注意多元主体参与评价等。但是,这些评价原则和做法在某个幼儿园如何具体开展没有给出范例,其并未根据幼儿园自身的情况具体化,完全达不到操作上的定义和指引作用。

  4.缺乏针对性建立课程评价操作系统的能力,符合本园课程评价需要的工具缺乏

  幼儿园的课程评价应该成为一个相对确定的思考和行为操作系统,其中包括可操作的评价工具。虽然部分幼儿园制定出各类评价的结构和基本内容甚至指标,但当运用于实践中,仍有大量“主观判断”为主的评价现象。因为评价工具本身的设计大量用了主观性的指标,而非客观的信息来源。

  案例:如“为幼儿创设温馨、优雅的就餐环境”、“关注个别幼儿的生活需求与差异并给予适当的回应”这样的评价标准具有太多的主观评判可能,结果因人而异,因此评价效果也将大打折扣。

  二、改进策略

  1.正确和深入理解幼儿园课程评价的价值和目的,找准评价的定位

  幼儿园开展课程评价,目的是为了促进发展――促进幼儿发展、促进教师发展、促进本园课程在正确的方向上和实施的有效性上有所发展。因此,课程评价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对幼儿园课程实施的反馈、调节与改善。将课程评价从关注结果转向关注过程,从“完成行政性考核任务”转向“发现课程的现状与问题并分析改进”。

  2.确立激励“自评为主”的幼儿园课程评价机制,引导不同主体自主自觉的评价行为

  幼儿园自评是源于幼儿园对本园课程设计与实施品质的主动探寻与追求。幼儿园自身内部应建立一套课程评价的机制和运作方式。此机制和运作方式应落实到班级、教师层面,并主动吸纳家长甚至幼儿作为评价部分的主体,开展围绕课程和实施品质的相关评价。

  3.围绕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对象,尝试建立符合本园课程评价的需要,易于操作、便于分析的课程评价工具

  幼儿发展评价、教师评价、幼儿园课程本身的评价,构成了幼儿园的课程评价的范围与对象,它们分别是从不同角度对幼儿园的课程设计与实施、成效进行判断的过程。需要对他们分别进行目标和方法上的界定,并通过具体评价工具的编制或确定,来“定型”各类评价中应体现的理念、流程、主体、时间、对象、评价人员、具体方法、评价指标体系和注意事项等。

  三、观点与提示

  1.坚持自评为主,发挥课程评价的发展性功能

  在坚持幼儿园主体地位、把握全局的基础上,鼓励教师自我结合日常课程设计与实施工作进行过程性评价、诊断,发现幼儿园课程设置与实施中的不足,并及时反馈、协调与调整。

  2.坚持多元主体参与,凸显课程评价的科学性

  吸纳多元主体参与幼儿园课程评价,除班级教师外,还可包括其他班级教师、教研组长、园长、家长和社区人员等,以多途径收集评价信息。

  3.坚持多种方法综合运用,突出课程评价的客观性

  幼儿园课程评价的范围广泛、内容众多,评价时要注意多种方法相结合。如在幼儿园课程评价时,要同时注意书面资料与实际观察两方面的信息,尤其是注重两者之间的关联度。

  4.坚持课程评价指标园本化,彰显课程评价的操作性

  因为每所幼儿园的办园特色、课程理念与目标不一,其课程设计与实施的要求也会有所差异,与之对应的课程评价内容与标准也不尽相同。因此,幼儿园要紧密结合本园的实际情况建构课程评价指标体系,明确适合本园特色与目标的评价内容与操作提示,使课程评价在本园更具有操作性。

  5.坚持科学分析与反馈评价结果,注重常态化评价运行机制与制度的建立

  幼儿园课程评价过程中,要注重幼儿园课程评价的信息的收集与建立联系,并尝试对评价结果作出科学解释与因素分析,以保证评价的监控、调整作用能得到切实发挥。

2024改革实施方案 篇8

  高效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最根本途径,是决定教师教学水平的核心。为了进一步推进老店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改革,有效提高我校物理课堂教学效果,根据《巧家县老店中学“善学八步”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方案》,结合我校学生具体情况,引领我校物理课堂教学,特制定此方案:

  一、我校物理课堂教学现状

  我校的高效课堂建设在借鉴它校的基础上已有雏形,如巧家县第三中的教学六环节“一导、二标、三学、四练、五展、六收”,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较好的促进作用。为深化高效课堂建设,进一步提高我校课堂教学效率,有效引领课堂改革,决定实施中学物理《“善学八步”导学案》,以点带面,整体提高全县的高效课堂建设。

  二、《“善学八步”导学案》指导思想

  中学物理《“善学八步”导学案》立足全县物理教学实际,反思课堂教学的实践,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力求在转变教师观念、改进教法学法、优化课堂结构、融洽师生关系、深化实验、自主学习、当堂达标等关系课堂教学成败的几个关键点上实现突破,创建高效课堂。

  三、《“善学八步”导学案》的基本理念

  核心是教学的高效益――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是学生学习的有效性,高效课堂要在有限时间内使学生的发展达到最大化,做到优质、高效、低负、低成本。高效课堂的生命是以学生为主体――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师生智慧的生成和生命的共同生长。高效课堂的价值取向是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使学生高效获得知识与技能,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高效课堂教学实施的手段是互动――包括师生、生生互动;通过互动明确目的,发挥主动;通过互动进行交流,共享经验;通过互动进行探究,深化思维。高效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思想是以学论教――以学生的学习来评价教师的教,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状态来评价课堂教学的质量。高效课堂的发展动力是教师的不断反思与创新――教师要具有主体意识,富有创新精神,进行反思探究,不断生成自己的教育智慧。

  四、《“善学八步”导学案》的模式框架

  《“善学八步”导学案》课堂模式的八个环节是:1、激情导入;2、展示示目标;3、自主学习;4、合作探究;5、展示演练;6、知识梳理;7、达标测评;8、教学反思。

  (一)教师通过故事、实验现象等一系列有激情、有悬念等导入新课。

  (二)揭示目标,明确重点:

  教师通过对教材、教参的深入研读,结合学情,制定出本堂课的三维目标,明确这节课的重难点,并根据教材实际和学生的认知特点,配以合理的学法指导。

  (三)自主学习、完成提纲:

  在这一部分,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设置预习提纲,预习提纲的题目应为基础题,是教材知识的体现及简单的延伸,应当保证大多数的同学都能会。

  (四)当堂检测

  (五)合作探究、质疑释疑

  在这一部分,教师要预设探究问题,这些问题是预习内容的深化,必须是单个同学不能解决,需要集体商讨,教师引导点拨实验等完成的内容。这些内容先有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设中心发言人,对教师预设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其他同学进行补充。然后提出本小组共同的困惑,这些困惑既可以是教师预设的问题也可以是小组经过商讨后生发的问题。

  (六)小组展示,强化训练

  对于合作探究中的问题,教师要让各小组承担一定的展示任务,其他小组的成员和老师对其展示情况共同进行评价。展示既可以展示对问题的理解,也可以展示经过组内探究,本组遇到的困惑,求得其他同学和老师的帮助,得到彻底解决。作与社会生活、与实际应用紧密相关的有关练习,让学生学会运用,知道生活处处有物理。

  (七)评价总结

  是知识的延伸、技能的迁移,学生能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总结归纳习惯,对学生能力的提升大有益处。

  备课老师根据本堂课的教学内容,精选题目对学生进行当堂测试,检查学生达标情况,为下面的教学服务。

  (八)作业巩固及教学反思

  最后一部分是教学思考、师生反思,作业巩固等;反思本节的收获、得失、存在的问题,需提高的地方等。

  五、《“善学八步”导学案》的活动目标及要求

  1、加强备课环节,准确解读教材、课标和学生,在把握学情的基础上对教材、教学资源进行加工提炼,按导学案的模式要求,通过“教师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专业引领――课案生成――个性设计”的基本途径,形成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脉络清晰、方式灵活、学法指导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设计,力求每一份导学案都被写成符合学生特点的“精品导学案”。

  2、加强上课环节,以构建和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双主体”模式为核心目标,以最大限度发挥好“双主体”课堂教与学的功能为主要任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力求使每一节课都成为“精品课”。教学过程要突出学科特点---实验教学,符合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生成过程,要符合学生的身心需要。要关注学生参与的广度、深度与自觉度;要关注学生的小组合作;要关注实现有效学习学生的数量及有效程度;教师重点引导、讲解的问题符合学生需要的程度;要关注学生与教师提问、讨论、作业等活动表现出的精神状态与价值追求;要关注目标教学;体现当堂达标。

  3、加强研究环节,采取以教研组为单位的观摩课、汇报课、研讨课等多种课题教研形式,深入课堂,深入教学第一现场,掌握改进、完善、构建《“善学八步”导学案》教学模式的第一手资料,通过潜心研究,定期深入交流,为实现“精品教案”和“高效课堂”的课改任务提供理论和智力支持。

  4、深化、优化导学案,服务于一线教学。通过与一线教研组老师们的交流、研讨、修改、完善导学案的细节,更好的指导教学,使课堂教学更高效。

2024改革实施方案 篇9

  主题目标:

  1、希望幼儿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够知道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也是中国人家庭团聚的日子;

  2、通过了解有关过新年的习俗,激发幼儿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增进幼儿与家长亲子之间的交流;

  3、通过区域活动的创设,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及创造力。

  根据案例的目标描述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表述的基本要素

  (一)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表述的基本要素

  1、行为: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能做什么

  2、条件:行为产生的`条件

  3、标准:指出合格行为的最低标准

  举例:小班美术活动(绘画):画妈妈

  目标设定:通过观察妈妈放大的照片学习画妈妈妈的脸,能画出脸的主要部位,如眼睛、鼻子、嘴巴等。

  分析:

  行为:能画出妈妈的脸

  条件:通过观察妈妈的照片

  标准:能画出脸的主要部位

  (二)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表述形式

  从教育活动的主体看,主要有两种方式:

  1、表述教师的行为:从教师的行为出发,说明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做什么,如“教育、帮助、激发、要求、示范……” 。

  2、表述幼儿的行为:说明幼儿在教育活动中能做什么,如“学会、喜欢、说出、创编……”

2024改革实施方案 篇10

  为推进我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规范绩效工资管理,根据《国务院批转发改委等部门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发〔20xx〕6号)、《河北省关于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意见》(冀政办〔20xx〕31号)、《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河北省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工资标准和增加机关事业单位离休人员离休费三个实施办法的通知》(冀政办发〔20xx〕26号)、河北省教育厅等五部门《关于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实施意见》(冀教政法〔20xx〕43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及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按照国家深化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和河北省实施意见,以规范我校绩效工资管理为重点,理顺权责关系,扩大校属单位(含机关部门,下同)绩效工资分配自主权,不断完善绩效考核及绩效工资分配办法,坚持效率与公平辩证统一,强化激励导向,切实搞活内部分配,形成“总量控制、关系合理、机制健全、调控有力、秩序规范”的绩效工资管理体系,实现我校绩效工资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二)基本原则

  1.系统规划,分类设计。统筹考虑教职工职业行为获得的各类收入,兼顾校属各单位职能差异,综合考虑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各类人员工作模式差异、绩效考核方式差异以及绩效工资收入水平,向关键岗位、高层次人才、业务骨干和作出突出成绩的人员适度倾斜,对不同单位、不同人员绩效工资标准进行系统分类设计,着力构建单位间相对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充分调动各类人员的积极性。

  2.完善考核,优绩优酬。把绩效考核结果作为绩效工资发放的主要依据。以岗位聘用为基础,最大限度地实现岗能对应。使收入与岗位职责、履职状况、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相联系,构建体现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绩效工资管理制度。

  3.总量控制,分级管理。实行学校、校属单位两级管理,重心下移,实现各单位内部治理管人、管事与管分配的责权统一。学校不断深化改革措施,制定分配政策和核拨方式,按照上级核定我校年度绩效工资总量额度控制每年绩效工资发放总量。校属单位在学校指导下制定绩效考核及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办法,报学校审核备案后,在学校核拨给本单位总量内进行二次分配。

  4.严明政策,严肃纪律。严格执行国家和河北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收入分配政策,严肃收入分配纪律,确保绩效工资分配依法合规。

  二、绩效工资的构成和标准

  我校在职正式人员工资结构由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组成。其中绩效工资由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组成。

  实行年薪制、协议工资制、项目工资制人员工资构成和标准按有关文件规定执行。

  (一)基础性绩效工资

  主要体现地区经济发展、物价水平、岗位职责(责任)等因素,不再分设项目,统称为“基础绩效工资”。执行上级规定的统一标准,并随上级调标而调整。现行具体标准见附件1。

  (二)奖励性绩效工资

  主要体现工作的质和量及实际贡献等因素,是搞活分配的主体,分设为岗位津贴、综合目标奖两项。其中:

  岗位津贴主要体现出勤情况、完成基础工作量、履职表现等因素,具体标准见附件1。

  综合目标奖是在完成基础工作量前提下,基于对工作数量和工作质量年度综合目标考核情况而给予的奖励。按职级发放的人员,基准额度见附件1。每年综合目标奖标准根据上级核定我校的年度绩效工资总量,由学校在基准额度基础上遵循各级岗位等比例上下浮动原则加以确定。

  三、绩效工资的分配和发放

  (一)基础绩效工资的分配和发放

  基础绩效工资由学校统一管理(自负工资单位除外),对履行了岗位职责,完成了所在单位安排的工作任务的教职工,由学校按月全额发放基础绩效工资。对无故拒不承担单位安排的工作者,教职工所在单位应提出停发或扣发意见,经校领导批准后,由人事处停发或扣发。

  (二)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分配和发放

  奖励性绩效工资实行学校和校属单位两级管理。学校分岗位津贴和综合目标奖两项核拨给各单位,并对各单位分配和发放进行监督。各单位根据学校规定的分配原则,制定本单位岗位津贴和综合目标奖考核及分配办法,合理发放。

  学校鼓励校属单位在国家政策范围内,针对本单位工作性质和特点,进一步深化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制度改革,创新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思路,不受本方案岗位津贴和综合目标奖标准限制,自行制定各项考核和分配标准;也可以将岗位津贴和综合目标奖合二为一,统筹制定本单位奖励性绩效工资标准及考核分配办法。如果各单位认为有必要,可以在学校核拨的综合目标奖额度内,安排不超过5%的额度,设立院长(主任、所长)或处长(部长)特殊奖,用于奖励在本单位重点难点等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教职工或特殊情况的机动使用。

  各单位奖励性绩效工资发放总额不得突破学校核拨的岗位津贴和综合目标奖两项总和。

  自负工资单位人员的绩效工资由本单位承担并负责发放。

  1.岗位津贴的分配和发放

  岗位津贴由学校按照规定的职级标准和实际人员结构数量,以年为周期核拨给校属单位(继续教育学院经费从自创收入中自行解决,执行校定标准),并随人员变化定期进行调整。各单位在学校规定的岗位津贴职级标准基础上,根据教职工出勤情况、完成基础工作量、履职表现等考核情况加以调整,可以采取按月先预发、后调整的办法发放。其中:

  (1)出勤情况按照学校《教职工管理规定》和本单位实施细则,由教职工所在单位进行考勤后确定。

  (2)本方案所指基础工作量特指发放岗位津贴所要求的教职工工作数量和质量标准。专任教师基础工作量数量标准为当量(折合)教学工作量,由各单位根据本单位的现实情况自主确定,一般不超过本单位平均教学工作量的50%,且符合学校有关教师教学工作量最低要求;专职辅导员基础工作量数量标准一般不超过本单位专职辅导员所带学生人数的50%;其他岗位或一人多岗可以根据岗位特点,由教职工所在单位规定基础工作量数量标准。基础工作量质量标准根据工作性质和岗位不同,由各单位自定。

  (3)履职表现重点考察是否出现工作失误、造成事故或不良影响等。

  符合岗位津贴考核要求的,按照校定职级标准正常发放;不符合或不完全符合上述岗位津贴考核要求的,不发放或发放部分岗位津贴,具体发放额度除本方案规定的情形(见本方案“四、绩效工资发放考核的相关规定”)外,由各单位自定。

  学校核拨给各单位的岗位津贴总额,经本单位分配后如有余额,可纳入本单位综合目标奖统筹分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岗位津贴等特殊岗位津贴的发放,按照上级和学校规定的享受人员范围、津贴标准和相应考核条件,进行考核后,由学校统一发放至个人。

  2.综合目标奖的分配和发放

  (1)机关和参照机关单位(含校属科研单位行政管理岗位)综合目标奖由学校按照规定的职级标准和实际人员结构数量,以年为周期核拨给各单位,并随人员变化定期进行调整。各单位根据教职工完成工作数量和质量等工作业绩年度综合目标考核情况,在本人职级标准基础上加以调整后分月发放。可以采取先预发、后调整的方法。具体细则由各单位自定。除本方案有规定或特殊情况外,未完成基础工作量一般不发放综合目标奖。

  参照机关单位为:研究生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高等技术学院等具有一定机关管理职能的学院和教师发展中心、图书馆、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后勤管理服务中心以及四方学院(校本部在职在编人员)。

  (2)各二级学院(系、部)和参照二级学院的单位综合目标奖,由学校按照核拨办法分配给各单位(具体核拨办法见附件2)。由各单位根据教职工完成工作数量和质量等工作业绩年度综合目标考核情况,自主制定考核及二次分配办法,在学校核定的额度中,统筹安排,合理发放,按月支付。在分配办法中应体现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贯彻“以本为本”的办学理念,向本科教学适度倾斜;按照每生每月不低于3元的标准,向学生日常教育管理一线倾斜。除本方案有规定或特殊情况外,未完成基础工作量一般不发放综合目标奖。

  参照二级学院的单位为:工程训练中心、大型结构健康诊断与控制研究所、国家重点实验室等。

  (3)继续教育学院、工会消费合作社等单位经费从自创收入中自行解决,执行校定标准。国防交通研究所由学校按照安排的教学任务核拨教学酬金。

  (4)其他纳入综合目标奖的人员经费发放

  机关和参照机关单位教师教学酬金由学校核拨给开课教学科研单位(不扣减该单位授课教学工作量),纳入该单位综合目标奖总额,由教学科研单位考核后按本单位制定的办法发给相关教师。核拨具体标准见附件2。

  后勤服务、安全保卫、电教设备保障等特殊一线岗位人员,可根据八小时外值班或应急工作需要,发放一定量的值班或应急工作酬金,具体额度按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为突出人才培养在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学校在全校综合目标奖总量内,设立面向一线教师和一线辅导员等人员的“人才培养特别奖”,由学校统一掌握。

  学校预留一定的机动绩效工资额度。学校决定或批准发放的其他纳入绩效工资的人员经费,按学校有关决定执行,从学校预留机动绩效工资额度中解决。

  四、绩效工资发放考核的相关规定

  1.新调入人员、岗位变动人员从报到、任职下月起计发受聘岗位的绩效工资。

  2.见习期、试用期人员按见习期、试用期满后受聘岗位计发绩效工资。

  3.“双肩挑”人员履行专业技术岗位和管理岗位双重职责,按就高原则计发绩效工资。

  4.参照《河北省关于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意见》(冀政办〔20xx〕31号)“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奖励性绩效工资,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范围内,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主管部门对主要负责人的考核结果统筹考虑确定”的精神,学校中层领导干部的管理工作绩效考核,由校党委组织部组织实施。奖励性绩效工资按考核结果和职级标准,从学校核拨给所在单位的岗位津贴总额和综合目标奖总额中列支。教学科研单位领导干部应把主要精力用于本单位管理工作。教学酬金由安排教学任务单位比照该单位机关教师教学酬金有关规定发放,从学校核拨给安排教学任务单位的综合目标奖中列支。

  5.个人申请并经学校同意脱产学习、外出进修或访学人员(含公派出国访学人员)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有关规章制度,在规定的期限内计发基础绩效工资和校定标准岗位津贴,酌情发放综合目标奖。经学校批准延长学习进修时间,超出规定期限的停发奖励性绩效工资。

  6.工伤人员在停工留薪期间绩效工资按在岗标准计发。

  7.已婚女教工在国家规定的产假内,全额计发基础绩效工资和校定标准岗位津贴,一般不发综合目标奖。符合延长产假规定,个人申请学校同意延长产假的,延长期间停发奖励性绩效工资。如在休产假期间参与一定的工作,酌情发放部分奖励性绩效工资。

  8.落聘、缓聘人员停发全部绩效工资。

  9.工作出现失误,给学校或单位造成较大影响或损失,尚未构成处分的,视情节轻重停发1-3个月岗位津贴,酌情扣发综合目标奖。

  10.受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与撤职等处分者,自处分之日起,分别停发3个月、6个月、9个月和12个月的岗位津贴,酌情发放综合目标奖。

  11.因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被依法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缓期执行的,按国家和河北省有关规定执行。

  12.当月事假累计不超过2-5个工作日,按实际工作天数计发岗位津贴。当月事假累计超过5个工作日停发当月全部岗位津贴。一年内事假累计超过15个工作日停发3个月岗位津贴;一年内累计超过20个工作日停发6个月岗位津贴;一年内累计达到30个工作日停发一年岗位津贴。事假当月视完成工作情况酌情发放综合目标奖。

  13.每月旷工1个工作日,停发当月绩效工资;月累计旷工2~5个工作日,停发6个月绩效工资;月累计旷工6个工作日及以上,或年累计旷工12个工作日及以上但不超过30个工作日,停发全年绩效工资。

  14.年度考核不合格,下一年度内扣发50%-100%的岗位津贴,视完成工作情况酌情发放综合目标奖。

  上述所称计发、停发、扣发绩效工资的,均从出现情形的下月起执行。

  五、相关政策说明

  1.实行年薪制和协议工资人员工资、教职工科研奖励、按《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奖励规定》实施的奖励发放,按照学校有关规定执行,不纳入绩效工资总量管理。实行协议工资人员聘期考核兑现协议工资时,已发岗位津贴按校定职级标准清算。

  2.继续教育讲课酬金由继续教育学院按照有关计算办法核拨给任课教师所在单位,由任课教师所在单位发放给教师,不纳入绩效工资总量管理。

  3.引进高层次人才特殊待遇不纳入绩效工资总量管理。

  4.政府规定的特殊岗位津贴补贴、政策性津补贴、独生子女费等按政府政策执行。

  5.在职人员办理退休手续后,停发绩效工资,按河北省有关规定享受退休养老待遇。学校在财力允许的条件下,可为离退休人员发放一定的校内生活补贴,现行标准见附件3。

  6.内退、病退人员,根据河北省有关规定执行相关待遇。

  六、组织与实施

  1.加强组织领导。绩效工资改革政策性、原则性和纪律性强,学校绩效工资改革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解决改革中遇到的问题;各单位要成立相应领导小组和工作组,在广泛征求包括教代会代表在内的各类教职工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本单位实际,组织制定或修订本单位奖励性绩效工资二次分配办法,充分发挥奖励性绩效工资的激励作用,真正做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各单位改革方案应报学校备案。

  2.加强财务管理。严格执行国家财务制度,本着“谁签字谁负责”的精神,严禁在绩效工资财务项目和会计科目外列支属于绩效工资的人员经费。加强绩效工资预算刚性管理,学校核拨给各单位的绩效工资,应当在规定的会计年度预算总额中支出,不得透支或提前预支下一会计年度预算资金,余额不得结转至下一会计年度。基层单位社会服务性收入和学校划拨的各种提留、管理费等款项原则上作为单位发展基金,不得用于在岗正式教职工绩效工资发放。

  3.加强监督管理。建立健全绩效工资监管机制,人事、财务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能监督职责,加强绩效工资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并纠正各种违规行为,确保绩效工资改革方案的顺利实施。党委组织部要定期监督抽查中层干部薪酬情况。校属各单位不得违反本方案规定设立和发放工资性津贴补贴或奖金。对违反规定的,坚决予以纠正,并对相关单位和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

  七、其他事项

  1.本方案适用于学校正式教职工。从20xx会计年度起执行。

  2.本方案实施后,原《石家庄铁道大学绩效工资改革实施方案》(铁大人〔20xx〕20号文)停止执行,学校原其他分配政策和本方案不一致的以本方案为准。

  3.本方案由人事处、财务处负责解释。

2024改革实施方案 篇11

  一、指导思想

  《中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过去的一些传统教育模式已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更新教育模式迫在眉睫,同样学校教学也跟着时代步伐不断进步,体育课改革也势在必行,体育教学也要改革过去的传统教育模式,建立能够充分体现我校:“和谐、扬长、互助、发展”个性特点的体育教学新模式。

  二、课程性质

  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健康为出发点的素质教育,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寓思想品德教学,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

  我们学校将要把体育教学定位在具有时代性、先进性和发展性,从学生出发,充分体现我校所倡导的“追求科学、发展个性、创造卓越”建设具有实验特色的体育课程,我们将突破传统的思路,建立宏观大体育观,我们将体育教学实施健康教育,淡化竞技,注意健身,运用启发式、自主式、互动式、参与式教学方法,将自选“套餐”式教学模式代替传统式教学。

  三、教学目标

  1、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体验运动乐趣,培养体育意识。

  2、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掌握保健与锻炼身体的'方法,提高自我保健和自我锻炼的能力,学会自主学习,挖掘潜能,增强责任感。

  3、掌握一项自己喜欢的运动并具有一定的技术水平及理论基础知识,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积极的竞争意识、自我超越的精神及自我评价感,树立自尊、自信。

  4、树立群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培养团结协作,养成规范的行为习惯及终生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

  四、意义

  1、为实现体育课程目标,采用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学校先进资源,在课余时间各项场馆向学生全面开放。

  2、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自身发展特点,及学校总体要求和体育课程的自身规律,打破原有的班级建制、年级界限,重新组合上课,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的需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扩大体育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自身能力。优点;由于打破班级建制、年级界限,同学之间互不熟悉,通过这种上课形式可使年级之间、同学之间增进沟通,塑造学生的个性,使学生身心诸多方面得到发展,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3、充分发挥教师的专长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展示教师的专长、学生的特长,努力倡导开放式、探究式教学,自主性、创造性学习,努力拓展体育课程的时间、空间。

  4、把校运动队、有运动特长的学生的专项运动纳入体育课堂中,有利于校各个运动队的建设.

  五、开设自选“套餐”的具体操作过程

  设想一:

  (一)课程设置

  1、分别在三个年级每周开设3学时体育课(每学年每个班级96学时)修满学分,达到基本要求是学生毕业的条件之一。

  2、依照大纲的要求,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及自身特点出发,在学校三个年级开设必修课和选修课,分别设三套“套餐”,每周有一节课上必修课,另两节上选修课,身体素质练习随课堂进行。

  3、针对学生自身的特点设计一套适合稍胖或稍瘦学生学习的套餐,如有氧健身操、跳绳、游泳比较适合身体较胖的学生

  (二)“套餐”内容的设置

  课程内容充分体现健身性与文化性,选择性与实效性,通过对全校学生的调查,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项目:篮球、足球、排球、棒垒球、羽毛球、乒乓球、体操、健美操、武术、散打、跆拳道、游泳、轮滑、健美这些项目。我们从这些项目中选出供三个年级选修的项目,三个年级选修的项目可重复。如乒乓球项目无论男生还是女生都特别喜欢,那麽每个年级都设该项,每个年级设两套套餐供学生选择,另外给特殊学生设一套适合他们学习的套餐,在三个年级同时还开设必修课(田径和体操)身体素质练习贯穿每节课。

2024改革实施方案 篇12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地方。为了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使我校教学质量和办学品位再次跨越。经研究决定,从20xx年秋季学期开始实施“主体发展高效课堂”的课堂教学改革和实验,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学习准备阶段(时间:20xx年x月至20xx年xx月)

  1.成立领导小组(20xx年x月)

  组长:(校长)

  副组长:(教学副校长)(副教导主任)

  组员:

  2.做好改前调研(20xx年xx月)

  调研课堂现状,解剖教学行为,找出阻碍课堂高效的症结所在,把课堂教学的问题找出来,发动广大师生自查不良的”教法”与”学法”,为实施“主体发展高效课堂”课堂教学改革奠定良好的基础。

  3.宣传发动(20xx年x月)

  召开全体教师会议,对全体教师进行理念教育,宣传倡议课改的好处和必要性。

  4.制定课堂教学改革方案及相关的管理制度(20xx年xx月)

  分别召开校长、教导主任、科组长、骨干教师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研究部署课改实施的各项工作,探讨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模式,制定群众备课、教学反思、课堂评价验收、学案编写规范、课堂操作流程、班级学习小组建设等相关的管理制度。

  5.开展全员培训(20xx年x月)

  ①教师教育教学观念培训学习。一是邀请《中国教师报》全国教师培训基地副主任许世国、xx县教育局局长到学校给全体教师进行培训学习;二是观看中国教育学会小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课堂如何质变》,中学教改的先驱,原一中校长,第xx届全国十佳中学校长,xx省教育学会教育管理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共同体理事会副理事长《高效课堂让教育回归生命本质》讲座录像。

  ②课堂教学改革操作性培训。一是观看《中国教师报》全国教师培训基地副主任关于《小组建设》的培训录像;二是观看《高效课堂模式与导学案》讲座录像;三是观看课改教学录像。

  ③组织教师学习我校“主体发展高效课堂”教学改革模式的具体操作策略,要求教导处组织好师生的课改培训工作。

  ④组织各年级教师进行群众备课,高质量地完成导学案编写工作。

  6.完善硬件设施

  给师生每人购买一个文件夹,供收集导学案用。

  7.组织外出学习(20xx年x月)

  分批组织教师到参观、感受、考察、学习。

  第二阶段:全面实施阶段(时间:20xx年x月20xx年至x月)

  1.规范师生课堂行为

  制定并落实《xx镇中心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规范》《xx镇中心小学学生课堂学习行为规范》,保证师生课堂行为的规范性。

  2.合理划分学习小组

  开学初,各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合理划分好学习小组,并做好学习小组长的培训工作。

  3.全面尝试课堂新模式

  三至五年级语文、数学、英语教师按照我校“主体发展高效课堂”课堂教学改革的模式上课。

  4.建立师生评价体系

  学校建立教师评价体系和学习小组评价体系,透过评价落实规范,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5.借鉴反思,改善提高

  针对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透过自主反思,群众研讨、专家指导等多渠道进行学习、研究,不断改善、完善、提高。

  第三阶段:深化创新阶段(时间:20xx年x月至20xx年xx月)

  1.典型示范。

  一是推广典型老师的做法,发挥带头作用,使全体教师进一步提升。

  二是推广典型班级做法,使每个班级都大有进步。

  三是推广典型小组做法,激活所有学习小组快乐高效的学习。

  2.全员汇报。

  每一位教师要在本校上两节以上汇报课,要求大部分老师都能按照新课改的模式来上,提高课堂效率,让全体学生学得愉快,得到发展,教师教得简单,充分体现新课改的要求。

  第四阶段:总结提炼阶段(时间:20xx年x月至20xx年x月)

  1.提炼总结“主体发展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实施与研究成果,做好课题结题工作,达成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总目标。

  2.整理编写校本教材《高效课堂,快乐学习――xx镇中心小学导学案》,教师教学论文集、教学案例集《教学火花集》,教师教学反思集《成长的轨迹》等。

  二、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法

  经研讨,我校“主体发展高效课堂”课堂教学改革的具体模式为“一环四步”教学新模式。

  (一)“一环”指的是课前预习环节。

  ①学生根据导学案透过阅读教材、查阅资料等方式进行课前预习,初步把握文本。

  ②教师在上课前几分钟对预习状况进行检查,了解学生课前预习的状况。

  (二)“四步”指的是四步导学流程:明确目标、合作探究、交流展示、达标检测。

  每一节课,每一种课型都能够采用这四步导学流程进行。每一步导学流程要求如下:

  1.明确目标:教师透过备课,对学习章节的研究、课程标准的把握,制定出导学案印发给学生,学生根据教师带给的导学案,透过阅读教材,初步把握文本,明确学习目标(能够由教师提出,也能够由学生提出)。

  2.合作探究:围绕目标和重点难点,小组长组织本组同学合作交流、立体学习,再次达成学习目标。对于不能达成的目标,有价值的问题,予经搜集整理透过展示课达成。

  ①教师指导学习组长组织小组成员交流预习成果,解决个人疑难问题,构成小组学习目标,小组长记录整理有价值的问题,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②交流过程中,既要学会倾听,更要学会表达,要把自己的困难、疑惑、认识、感悟大胆地说出来,让组内同学既分分享你的成功也分解你的困难,实现共赢。同时,对其他小组的问题也要敢于回答和质疑。

  3.交流展示:小组内交流预习成果,教师分配任务,小组合作、立体学习、全班展示、全面提升。展示是生生、师生、组组、互动的过程,主角是学生,学生提出问题、讨论问题、阐述观点和见解。教师适时点拨、引导、鼓励、激励,在追问中澄清。展示不是预习的翻版,是提升。展示是资料是学生普遍困惑的、易错的,能够发生规律、方法的。展示的目的是透过展示实现生一互动,在质疑对抗中,在教师的点拨、追问中,提升对知识的理解水平和感悟水平,是在相互借鉴中得以提升。

  展示前:

  ①教师根据确定的目标,给小组分配任务,任务务必明确,要求务必具体,然后巡视。任务来源于学生的困惑和疑难,来源于教师的提前预设。巡视的任务是督促和发现,不应对学生构成无谓干扰,能够参与到学习小组中提示、激活学生的学,指导学生确定适宜的展示方式,学生都会的不展示,不会的、出错率高的、多解的、培养思维的重点展示。

  ②学生理解任务后,先独立思考,然后组内交流解决问题,对本小组内展示的资料,进行预展,进行人员分工,确定展示方式,透过预展,力争做到脱稿展示,声音响亮,富有激情。

  展示中:

  ①教师根据分配的任务组织展示,允许学生充分发言,保护学生的用心性,并把握好优、中、差学生的展示机会,尊重、鼓励每一个发言的学生。

  ②学生展示要用心踊跃,力争简洁明了;要勇于提问、质疑、讨论;要学会倾听、学会做笔记。

  ③展示过程中,教师要透过点评激励学生;透过追问引发学生的思考,实现知识的拓展、延伸;透过点拨促成学生对问题的深入理解;透过举一反三总结规律、方法;透过评价手段促成学生的用心参与、大胆质疑、合作分享、借鉴提升。

  4.达标检测:达标测评:依据学习目标,检测学习目标达成状况,再次达成目标。

  ①教师每节课都要对学习学习效果进行检测,及时反馈矫正,尤其要关注学困生的达标状况。

  ②达标测评能够采用组内问答、对子互查、小测、板演等多种开式完成。

  三、课堂教学改革工作措施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高效课堂工程”是xx市教育发展规划提出的重点工程,课堂教学改革是我校贯彻落实《xx镇教育质量三年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的重要举措,是我校教师专业发展的迫切需要,学校各部门领导要高度重视课改工作,组织召开教师课堂教学改革动员会,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让全体教师意识到课堂教学改革不改不行,小改不行,慢改也不行,要彻底改,要求师生全员参与,真抓实干,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2.立足课堂,演绎精彩

  ①精心设计导学案。以导学案为抓手,落实“先学后教”的原则。导学案要当堂发放给学生进行检测并批改,课后要收集、检查学生的导学案,便于掌握学生学习的状况和期末复习用。

  ②要充分相信学生,善于激励学生。课堂上要透过多种评价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的学习乐而不疲。各班要制定具体的激励机制。

  ③课堂上,做到“三必讲”,“四不讲”。即“学习方法和技巧教师必讲,多数学生不会必讲,出现原则性错误的必讲,;学生能自己学会的不讲,能小组合作学会的不讲,能借助工具书、资料等渠道学会的不讲,有一个学生会就让这个学生讲,老师不讲。

  ④课后管理要跟紧。对于课堂上不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教师要利用当天可利用的时间,耐心的对学生加以辅导,确保学生学习任务“堂堂清”“课课清”。

  ⑤课堂“五看”评效果。我们实施“五看”评价标准:

  a、看课堂中学生是否真正合作。

  b、看学生在课堂中有没有得到展示。

  c、看学生占用的时间多少。

  d、看老师点评的是否精准。

  e、看效果,看学习目标是否完成。

  3.开展教研,营造氛围

  本着“边实践、边探索、边研讨、边改善、边提升”的原则,用心开展各种教研活动,营造浓厚的课改氛围。

  一是强化校本教研。要求各科组、备课组用心开展听课、评课、群众备课活动。每周组织一次课改反思会,反思一周内在课改中发生的问题,群众探讨,及时纠正,达成共识。教导处每月组织一次课改研讨会,总结、收集、反馈课改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是构建网络教研。各教师用心发表博文及评论,要经常登录博客学习,并把自己在课改中的心得体会、经验做法以及课改中的小故事、课改动态等博文定期上传到学校网站上的博客,定期发布课改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全体教师要及时跟帖学习,发表评论,营造浓厚的课改研究氛围。

  三是做好课改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教导处每学期要拍摄一至两节课改录像课刻录成光盘存档,并收集精彩博文、示范导学案等课改资料编印成册。

  4.深入调研,及时整改

  学校行政、科组长要经常深入课堂进行调研,同时,邀请市教研室教研员、镇教办辅导员到学校听课指导。

  5.树立典型,总结推广

  ①学校每学期将组织教师优质课比赛,鼓励全体教师大胆改革和创新。

  ②学校每学期将组织骨干教师在校乃至全镇范围上示范课、探讨课,树立课堂教学改革的典型,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同时,要及时总结经验,反思不足,提炼并推广课改成果。

2024改革实施方案 篇13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西省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具体实施方案的通知》和《宜春市教育局关于印发宜春市中小学垃圾分类教育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生活垃圾处理能力和循环经济水平,全面推进我校垃圾分类教育工作,加快我校生态文明建设,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目标,通过建章立制、宣传教育、示范引领,以教育促动学生,以学生带动家庭,以学校牵动社会,推进我校垃圾分类和减量教育工作,形成全体师生参与的垃圾分类制度,不断提升我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水平。

  二、组织机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全体中层班主任

  活动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陈燕辉兼任

  三、阶段实施计划

  1、统筹准备阶段(20xx年12月―20xx年3月)

  开展宣传教育。利用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校报、微信公众号、校园广播、宣传展板、黑板报、宣传标语、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家长微信群等宣传媒介,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切实提高垃圾分类知晓率,全面培养师生的垃圾分类意识。

  规范配置垃圾分类设施设备。根据布局合理、卫生适用、节能环保、便于管理的原则,室内室外按要求配置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4类垃圾桶,垃圾桶上印制有方便学生识别的标志,标志清晰完整。

  2、组织实施阶段(20xx年4月―20xx年10月)

  (1)开设课程。依托宜春市教育局按照幼儿、小学、中学三个学段编写并统一下发的教材,将垃圾分类知识纳入校本课程,开展垃圾分类教育,并将垃圾分类纳入学科渗透教育,培养教师和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让垃圾分类知识走进课堂。

  (2)加强师资。积极组织开展校本培训,尤其做到班主任垃圾分类教育培训全覆盖,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和意识。

  (3)组建队伍。动员学生加入志愿者队伍,对校园内的垃圾分类进行日常管理监督,并建立通报、奖惩机制。

  (4)源头减量。坚持垃圾分类和减量并重,从源头减少垃圾的产生。在日常生活中倡导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学生在保证正常生活消费的基础上,能节省的一定要节省,节水、节电、节约粮食。推广使用可循环利用物品,限制使用一次性用品。用餐自备餐具,食物按需取用,推行“光盘行动”,减少食物浪费。

  (5)开展活动。组织师生签名宣誓活动,组织全校师生在活动横幅上签名,在会上集体宣誓,形成垃圾分类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举行垃圾分类知识竞赛。组织好班级、年级垃圾分类知识竞赛,做到人人参与,以竞赛的形式促进垃圾分类知识普及,切实提高垃圾分类和减量的知晓率。结合红色、绿色和古色三项文化教育活动,组织全体学生开展垃圾分类环保书信、手抄报、绘画、演讲和变废为宝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切实提高学生垃圾分类知晓率和垃圾回收利用率。

  3、总结评比阶段(20xx年11月―12月)

  在年底表彰一批先进班集体,推出一批先进个人。

  4、巩固提升阶段(20xx年1月―20xx年底)

  全面推行垃圾分类和减量工作,制定出台垃圾分类教育、实施、考核系列规章制度,推进垃圾分类教育常态化、机制化、制度化。

2024改革实施方案 篇14

  为认真贯彻《xx县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程三年行动计划》,落实县教育局x年工作要点和教研室x年工作计划有关工作安排,根据镇中心校的统一部署,结合镇中心校x年度教育教学质量年活动方案的安排,扎实“优化课堂,提高课效”,提高我校教师的素养,以便更好的服务于学生,达到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目的,我校决定开展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特制定并实施本方案。

  一、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指导思想

  “构建四步教学法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是把研究型学习引进我校数学教学,教学将从单纯的接受转向深层次的认知参与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必然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善,促进包括高层次思维在内的全面素质的提高,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有效载体,为学生独立个性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开展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研究,能促使教师从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改变陈旧的课堂教学方法,从而引起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这对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以及促进学校发展都具有很高的实践意义。

  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理念

  1、以现实的情景为载体,突出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升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水平。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的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进行“实践与综合应用”,解决简单的问题。

  2、以研究性情景为载体,体会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培养思维品质。研究型课堂教学模式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索和创新意识,培养研究性学习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因而,在活动中教师应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让课堂充满思考、研讨的氛围,引导学生投入到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中,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猜测、验证、归纳、类比、反思等活动,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主动建构和“再创造”,经历生活“数学化”的过程。

  3、以调查的情景为载体,强化数学教学活动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数学调查是指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调查专题,主动获得信息、分析信息并作出决策的学习活动。学生通过课内外相结合的活动过程,根据调查统计得来的数据提出数学问题,用数学的方法分析、思考,在数据面前思想得到净化、意识得到升华,行为得到规范,使实践活动发挥育人的功能。

  三、“四步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框架与操作流程

  四步教学法数学课堂的教学模式”

  在课堂中按照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教学,其相应的教学程序为“创境激疑――自主探究――明理内化――应用拓展”四个环节。

  操作流程

  (1)创境激疑。在学习一个新知识点时,教师应创设认知需要情境,引起学生认知冲突,形成悬念,激发学生提出问题。把学生的思维带入新的学习背景中,让他们感到学习是解决新的问题的必然需求,产生一种积极发现问题、积极探索的心理取向,从而诱发“探究”的意识,激活“探究”的思维。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多种多样:

  ①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和生长点上提出问题;

  ②通过学生观察、探究的具体材料产生问题;

  ③以游戏形式、直观演示、设置悬念、动手操作、模拟实验和竞赛、讲故事、猜谜语等形式产生问题。

  (2)自主探究。在老师的引导下,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测,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有关数学知识。其目的不仅在于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更在于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

  ①让学生自己确定方法。如探索“长方形周长的测量方法”,教师为每个小组提供了一些工具和学习材料:让学生自己想办法、选方法:

  ②让学生自己收集材料。

  ③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

  ④让学生自己操作实验。

  ⑤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

  (3)巩固内化。以科学的方法探究新知,获取新知,并巩固内化,这是四步教学法学习的重要目标。

  (4)应用拓展。指导学生自己归结、整理新知识,并引导学生应用新学的知识去解决新问题,进而去解决思考题、发展题,进行课后实践,使学到的知识延伸发展。同时引导学生归纳学习方法,交流学习体会,提高“研究”能力。这样使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向课外延伸,将“知识巩固”与“应用研究”整合优化。

  2 、课堂教学模式在我校的推进情况

  (1)构建“四步教学法”的内容、目标。

  (2)构建“四步教学法”的组织形式。我们注重活动课的组织形式,积极贯彻“以趣导入”、“自主操作”、“感悟交流”的组织原则。

  (3)构建“四步教学法”的重要手段。

  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教师的参与、培训和提高作为研究推进的重要问题予以足够重视。

  (二)设计研究型学习活动,提高探究型学习活动的实效性,既要考虑探究过程的展开,又要考虑学习的效益,注意提高教学的实效。

  (三)注意培养学生养成有助于保证研究型教学顺利进行的课堂教学常规和良好学习习惯。

  (四)注意不断积累经验,注意研究型学习过程的适时调控

  五、组织机构

  为了加强管理,确保我校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顺利的开展,经校委会研究决定,成立数学课堂模式改革领导小组和指导小组。

  1、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2、指导小组

  总顾问组:

  指导组:

  成员:

  六、活动安排

  三月份:

  1、启动,宣传发动

  2、教师学习相关理论知识

  四月份:

  1、教师试讲

  2、教师研究讨论交流,修改,再次试讲

  五月份:

  1、教师反思,论文,案例评选

  2、开展优质课竞赛,说课比赛

  六月份:

  1、汇报展示课

  2、总结经验,部署下学年度工作

2024改革实施方案 篇15

  一、指导思想

  坚定不移的落实市教育局和府城学区学年度各项工作要求,坚守“以人为本、务实创新、追求卓越、全面发展”办学理念,尊重教育规律以提升学生素质,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本,打造适合我校学生发展的“健康课堂”,全力推行新课标课堂教学模式,努力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精神,注重提高学生的能力,全面落实培优扶差方案,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为把我校打造成孝感教育名校而努力奋斗。

  二、工作目标

  1、加强九年级转头教师、新进教师(含高中转教初中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的转变工作,并在七年级做好“小初”的衔接教育,八年级做好学生分化期的学习管理,九年级做好分班稳定以及学生适应新环境、取得新成绩的工作。

  2、继续努力打造“健康课堂”。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即“以生为本”,它倡导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让学生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健康课堂最突出的一个方面就是生活和学习在其中的每个人,不管是教师、学生,或者任何与课堂有关联的人,都要以诚相待、相互尊重。让每个学生自然而然就会回报以忠诚和勤奋,让我们的学生有着共同的见解:共享的目标,共享的尊重,共享的价值观,让我们的'学校在健康的模式下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严格要求教师合理布置作业,严格管控教辅资料的使用,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和家长经济负担,向课堂教学要质量,让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避免更多的学生成为“优胜教育”的淘汰者,坚决制止教师办班补课、有偿家教等行为。

  4、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激励他们勇于创新、勇挑重担、勇创一流,积极为他们创建学习、交流、展示、提升的平台。

  5、要加强对九年级工作的合理部署、科学指导,做好新分班级学生的思想稳定工作,激励学生热爱班级、努力学习,让他们树立把握今天、决胜中考的壮志雄心,为明年中考打下坚实基础。

  6、加强学籍管理,严格按“四率”考核班级的教育教学效果,把学生的流失率控制在1%以内。

  7、加强实验教学和电化教学,实验开出率达100%,电教设备的使用率达95%以上,使我校的实验教学和电化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将各功能室纳入教学月检,将检查结果计入功能室负责人的绩效考核。

  8、加强校本培训,加快校本课程的开发进程,培训中做到理论学习与基本功训练有机结合,做到信息技术掌握与课堂教学实践相结合,做到发现问题与教学反思相结合,还要在全体教师中发掘先进事例,组织学习讨论,使培训工作制度化、内容化、科学化。

  9、进一步办好大课间活动,使之成为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亮丽风景,进一步加强学生养成教育,加大检查、反馈、改进力度,使这方面的工作有看得见的实效,要继续加强对体、音、美、劳、微等课程的管理力度,在开齐课程保证课时的基础上求质效,给学生实施真正全面的教育。

  10、继续办好家长学校,为争创孝感市优秀家长学校创造条件。要求各授课讲师认真备课、讲课,积极和家长沟通交流,共同探讨教育的方式方法,共同教育好孩子,促进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

  11、全面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以“课内比教学”为平台,以名师工作室为依托,积极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晒课活动,使教学大比武形成常态,使大比武、大练兵、达标课覆盖教学全过程,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12、在能保证每位教师一台电脑的前提下逐步推行电子备课,积极倡导教师制作教学课件,积极尝试在教师管理平台检查教师的备课、平时测试和质量分析、辅导记录等。

  三、工作措施与要点

  (一)部分工作思路的调整

  1、明确和加强年级主任的工作职责

  年级主任是年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是年级教学工作的组织者落实者,和本年级教师的接触最紧密、对本年级情况了解得更深入,本学期教务处强化年级主任的工作职责,明确年级主任的责权范围,便于年级工作的优质高效开展落实。首先在学校年级的人事安排的基础上制定本年级的课程表,涉及跨年级的节次冲突由教务处集中调节。任何教师不得随意调课挪课,如有确需在调课人平等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后报年级主任方能作统一更改;其次,年级的监考阅卷工作由年级主任统一部署安排,教务处负责参与教师的人事划分,学生的考场座次由教务处统一安排,期中期末的教学质量分析会可酌情分年级召开,年级主任负责质量分析、总结工作并提出要求;再次,年级主任参与本年级教师的人事分配和调整,本年级学生异动须由年级主任和教务处共同协商解决。

  2、教学月检查办法的调整

  改变教学月检固定几个人参与的单一模式,首先在暑期培训期间教务处向全体教师解读教学月检的评分标准、佐证办法和检查方式,教学月检要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其中,让老师们在检查中借鉴学习、发现问题,让他们用口口相传的形式把月检情况自觉的反馈到老师们中去。先期由年级主任、蹲学科的学校

2024改革实施方案 篇16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所以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在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之间,课堂教学模式处于中介地位,因此,努力探索新课程实施中的课堂教学模式是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也只有推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才能真正实施教学改革,特此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实施思路

  纵观当前我国中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江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东庐中学的讲学稿、山东杜郎口中学“三三六”、兖州一中的“循环大课堂”、昌乐二中的“271课堂教学法则”等已为众人所肯定。正如著名课程与教学论专家余文森教授所说:结合洋思、东庐、杜郎口3个学校的案例以及个人20多年的学习、实践和研究,我认为,要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有效教学、优质教学,有3条教学规律是绕不开的。其中第一条就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我校课堂教学一直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在新课程实施后的几年里,课堂教学模式仍没有多大改进。近年来,学校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有效教学十讲》和江苏东庐中学等经验,教师的教育观念有了较大的转变,教与学的方式也有所变化。为切实减负提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学校决定推行“先学后教――10+30+5”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主题内容

  (一)、探索实验“先学后教三阶段――10+30+5”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两个方式的转变。以模式带动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教定导,教学合一。

  第一阶段:自主学习――10分钟。教师精心设计学生自主学习环节,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修改学案,学生按学案提示预习,将预习的收获和发现的问题在教材或学案上以明确的方式呈现出来。课堂上必须有10分钟让学生充分自主学习。

  第二阶段:课堂学习――30分钟。包括七个环节,即预习检测――定向示标――自学指导――合作探究――成果展示――当堂小结――练习检测。根据教与学的需要,可以在一节课上体现全部环节,也可以只突出一个或几个环节也可以合并环节。

  第三阶段:巩固复习――5分钟。对当堂达标未能完成的内容,任课教师要在下午自习进班督促学生独立完成,坚持今日事今日毕。(二)、备课。

  1、落实三级备课制度,即学期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

  利用寒暑假提前备课,把一学期的教学任务分配给每位教师,让老师把学期备课当作是一次疏通、把握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法和学法的过程。提前一周进行单元备课,根据课标要求,教材的知识结构、编排意图集体确定单元目标、重难点、知识点及单元学习设想,并把单元内容定量分配到教师作为主备人提前备课。课时备课就是就是在教师个体备课基础上的集体备课,尤其是教案与学案结合的做法要深入研究,让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讨论交流和反思完善上,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备课上而不是放在写教案上;把更多精力放在明确教学目标,理清教材思路,规划教学流程,创设问题情境,化解教学疑问上。

  (三)、课堂组织形式。

  以落实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构建合理的多渠道的学习互动平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组内互动,组组互动。落实一帮一,一查一,小组内联动,人人充当检查者和被查者,教人者与被教者的多重身份。通过小组形式充分发动每一位学生,使每一位学生在组内都有事可做,从而达到教育面向全体的教育教学目的。

  1、分组:每班按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将学生分成6人左右的学习小组。

  2、确定组长:每组根据成绩和组织能力选出两名为组长一正一副。(组长责任:维持纪律、学习分工、作业检查、学习辅导评价组员等。)

  3、组内学习:组内再分两队,由两个组长各自领一队。队内按编号由小对大进行一对一的`帮扶和检查。最后一名检查组长。由下向上问问题时,逐级上问,也可越级学习。最后组内对面两队交流。组长汇总。

  4、组内讨论:为避免组内的“假讨论”和组长话语霸权现象,形不成真正意义上的讨论。学习小组内再次分出讨论小组,对面两个同学为一组(最后若多出一人三人为一讨论小组),讨论不出的内容可以向上一级讨论组问。

  5、代表发言:组内所有同学都要积极发言,先让学习基础稍弱的同学发言,最后组长补充。

  6、大组之间的交流合作。大组之间是一种竞争、合作的关系。

  7、小组评比:

  ①每班定期每次考试都要评出优秀学习小组,优秀学习小组长,大型考试学校发奖。

  ②考试后将所有小组的平均分进行排名。

  ③任课教师评价小组:根据上课各小组表现,每周任课教师评出所教班级内的表现优秀小组三名,在小组得分中直接加5分。

  (四)、课型及要求

  新授课,习题课,复习课,讲评课。

  新授课分三个阶段,根据实际内容安排三个阶段处理七个环节:

  自主学习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学生自主学习环节,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修改学案,明确学习目标、重难点、学习方法及完成任务时间安排;教师深入学生中间发挥指导、引领作用;由学习小组长组织本组学生自学教材、相关学习资料,收集相关信息,开始讨论交流;发挥小组、对子作用,共同完成学习内容;学生将预习的收获和发现的问题在教材或学案上以明确的方式呈现出来。初始阶段注重思路的启发、方法的指导,包括个别指导、小组指导、集体指导,教师全员进班指导等,保证学生快速适应新的学习方式。运用“学案”导学,引领学生高效预习,自主学习必须保证学生基础知识过关。

2024改革实施方案 篇17

  为推进全市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和分类改革工作,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印发<山西省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方案>的通知》(晋发〔20xx〕16号),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市县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和分类改革的意见》(晋办发〔20xx〕16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XX大和XX届X中、X中、X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中心,积极配合政府机构改革,本着规范、搞活、发展的宗旨,通过对事业单位进行清理规范,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逐步建立起基础优先、服务公平、区域均衡、门类齐全的公益服务体系和公益目标明确、投入机制完善、布局结构合理、治理结构规范、微观运行高效、监管制度健全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促进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精简、优化、效能的原则。按照区域经济和社会公益事业发展的要求,适当调整现有事业单位,优化布局结构,创新体制机制,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提高事业单位服务水平和社会效益,促进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二)坚持政事分开和事企分开的原则。合理界定事业单位的性质,规范事业单位的职责任务,使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三)坚持分类管理、衔接配套的原则。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和分类改革工作要与财政预算管理方式和人事制度改革以及各行业体制改革相配套、相衔接,统筹考虑,整体推进。

  (四)坚持实事求是、积极稳妥的原则。在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的前提下,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事业单位人员的切身利益,保障改革所涉及单位和个人的合法权益,积极稳妥操作,确保改革顺利有序推进。

  三、目标任务

  在认真调研、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对全市现有各级各类事业单位进行全面清理,对保留的事业单位重新规范,并根据其职责任务,进行科学分类,实行分类改革和管理,实现事业单位的机构设置科学、单位名称规范、职责界定清晰、经费渠道适宜、编制职数合理、内设机构精干、类别划分准确、管理规范有序,逐步理顺事业单位与政府部门和企业的关系,改革事业单位现行管理体制,优化资源配置,调整布局结构,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事业单位生产力,提高公益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一)清理

  根据社会事业发展需要,采取“撤、并、转”的方法,对事业单位资源进行统筹规划。

  1、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事业单位应予撤销:

  (1)长期不开展工作或不能正常运转的;

  (2)长期无正式在编工作人员,其日常工作由机关工作人员或其他外聘人员承担的;

  (3)所承担的职责已完全划入行政机关的;

  (4)所承担的职责任务已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或履行职责的法定依据已消失的;

  (5)任务严重不足,长期不出成果,社会效益差的。

  2、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事业单位应成建制合并,确因工作需要的,可保留牌子:

  (1)分工过细、规模偏小、工作量不大、社会效益不佳的;

  (2)职责任务相近、工作任务交叉、设置不合理的;

  (3)同一部门所属多个单位承担执法职责的;

  (4)随主管部门划转,需进行合并的;

  (5)具有不同隶属关系,业务相同相近的。

  3、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事业单位,应逐步转制:

  (1)现主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及其他营利性活动的;

  (2)属于社会中介组织,进行收费服务的;

  (3)现承担的工作任务可由市场调节解决,或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交由其他社会组织承担的。

  (二)规范

  1、机构名称。事业单位的名称应当规范、准确,能够反映其机构的性质特征、举办主体、所在区域、主要职责、组织形式等内容。除部分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可冠以局、办外,其他事业单位原则上不再称局、办。严格控制事业单位增挂牌子,除法律法规或上级规定必须增挂外,一般应通过明确职责或变更单位名称的方式予以解决。

  2、职责任务。事业单位的职责任务,要以有关法律、法规和机构编制管理的政策规定为依据,科学合理地界定,充分体现事业单位的属性特点,并与行政机关和其他社会组织相区别。

  3、机构规格。事业单位的规格一般要比其举办主体的规格低一格,事业单位内设机构的规格要比事业单位低一格。国家和省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事业单位及其内设机构的现行规格与上述要求不符的,要重新确定规范。

  4、经费形式。事业单位的经费形式应根据事业单位的类别和职能属性合理确定,具体可分为财政拨款、财政补助和自收自支三种类型。国家规定可以获取规费收入并实行管理费开支的,应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制度。

  财政拨款类。对承担行政管理、行政监督和行政执法职能的事业单位,从事社会公益事业、提供社会公共服务、难以通过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其经费形式确定为财政拨款。

  财政补助类。对主要从事社会公益事业,通过市场运作或运用自身条件开展有偿服务,能够取得一定数量的经济收入,但不足以抵补本单位经常性支出的事业单位,经费形式确定为财政补助。

  自收自支类。对业务活动具有公益属性,通过市场运作,利用专门知识和技能开展有偿服务,获取比较稳定收入并能保证基本支出需要的事业单位,经费形式确定为自收自支。

  5、人员编制及结构。事业单位人员编制根据其承担的工作量及内部岗位设置要求,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核定。凡国家和省有定编标准的,按照标准从紧核定;无定编标准的,要结合财力状况,本着从严从紧的原则,综合考虑单位性质、职责任务、工作需要等因素合理核定。对承担行政管理、行政监督、行政执法职能的事业单位,其编制应从紧核定并适当精简;对承担公益职能的事业单位,其编制应严格控制在履行公益职能所必需的范围内,并要兼顾财政承受能力;对编制数与承担的工作量明显偏离的,其编制应予裁减。在清理规范过程中,事业单位的编制总量只减不增。在重新核定事业单位编制的同时,要对其人员编制结构进行规范。以管理岗位为主体的单位管理人员编制不少于50%,以专业技术岗位为主体的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编制不少于70%,以工勤技能岗位为主体的单位工勤人员编制不少于50%。

  6、内设机构。事业单位的内设机构应根据单位职责任务、内部分工和岗位要求综合设置,不宜过多过细,一般不设4人以下的内设机构。业务科室不少于70%。

  7、领导职数。事业单位的领导职数应根据事业单位自身规模、工作任务等因素从严从紧配备,提倡党政领导交叉任职。事业单位及其内设机构的领导职数,按照《阳泉市机构编制管理办法》中的标准核定。国家和省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事业单位现有领导职数超过规定要求的,或单位需要撤销、合并的,在过渡期保留现有人员的相应待遇。

  (三)分类

  1、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即从事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监督等行政管理工作,并按照行政机构方式运行的事业单位。

  2、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即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已经实现或经过相应调整后可以实现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

  3、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即为社会提供公益服务或者为政府行使职能提供支持保障的事业单位。根据其职责任务、服务对象和资源配置等方面的不同情况,划分为以下三个类别。

  ——公益一类。即从事关系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公共教育、公共文化、公共卫生、经济社会秩序和公民基本社会权利的公益服务,不能或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

  ——公益二类。即面向全社会提供涉及人民群众普遍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公益服务,可部分实现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

  ——公益三类。即提供的服务具有一定公益属性,可基本实现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

  (四)改革

  1、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依据《行政许可法》规定,按照“清理、归并、精简、规范”的原则进行改革。完全或基本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结合政府机构改革,有行政编制或可以调剂行政编制的,转为行政机构或将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关。目前不具备划转条件的,待条件成熟时再行划转。承担部分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原则上将行政职能收回行政机关。对一时难以收回的,依法予以授权或委托,未经法律法规授权或委托的职能必须取消。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关后,原事业单位机构进行综合设置,该归并的归并,该撤销的坚决予以撤销。今后,除法律法规授权外,不再批准设立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

  2、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目前可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转为企业,依法进行企业注册,撤销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注销事业单位法人,使之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谋发展、自我约束的企业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不具备转企条件的,作为过渡暂按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进行管理。今后,不再批准设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财政也不再以任何形式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拨付经费。

  3、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根据区域覆盖、就近服务、优势互补和精简效能的原则,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调整布局结构,优化事业单位资源配置,统筹规划机构设置。

  ——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所需经费由财政予以保证,严格执行国家确定的宗旨和业务范围,不开展经营活动,不收取服务费用;履行职能依法取得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或基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收入上缴国库或财政专户,不能自主支配。

  ——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所需经费由财政给予不同程度投入,同时鼓励社会力量投入;提供公益服务取得的事业性收费等非税收入,全额上缴国库或财政专户,纳入财政预算统筹安排,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依法取得的其他收入,纳入单位预算管理,主要用于公益事业发展,并依法纳税。

  ——公益三类事业单位实行经费自理,自主开展公益服务活动和相关经营活动。根据需要,政府购买其有关服务。

  (五)逐步完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配套改革

  按照政事分开的要求,对事业单位的管理逐步从微观转向宏观,重点是管政策、管规则、管标准、管监督,逐步建立既能充分激发事业单位生机与活力,又能有效约束其行为的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按照事业单位的类别,进一步推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收入分配、养老保险、财政投入和国有资产管理等方面的配套改革,逐步探索新的符合事业单位自身发展规律的管理模式。创新事业单位运行机制,按照管办分离的原则,完善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逐步实现政府“以办为主”向“以管为主”转变,让事业单位充分享有内部管理等方面的自主权,真正成为自主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面向社会服务的独立法人。

  1、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进聘用合同管理制度,聘用制必须在编制内进行。完善岗位管理制度,坚持科学设岗、以岗定酬、合同管理,逐步建立岗位分类管理、符合不同类型事业单位和各类人员特点的具体人事管理制度,全面推行公开招聘、竞聘上岗制度,建立完善人事争议仲裁制度,完善未聘人员安置政策体系。通过改革,实现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转变,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由单纯的行政管理向法治化管理转变,由行政依附关系向平等人事主体转变,由国家用人向单位用人转变,由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激活事业单位活力,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2、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全面实施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符合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的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完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紧密联系和鼓励创新创造的形式多样、自主灵活的分配激励机制。

  3、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按照权利与义务相对应、公平与效率相结合、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及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相适应的原则,建立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4、推进财政投入制度改革。规范财政供给范围,转变财政投入方式,完善财税优惠政策,保障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需要,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对事业单位财产、债权、债务的管理,进一步创新财政支持方式,采取经费全额拨付、按照项目拨付、购买服务、适当资助或给予其他扶持等多种方式支持公共事业,保障财政资金分配的公平与合理,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促进事业单位提供更多更好的公益服务。

  5、加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加强和规范事业单位改革过程中国有资产的监管,妥善做好撤、并、转事业单位的经费、物资、房地产等资产处置工作。要认真做好资产清查、登记、造册和债权、债务清算工作。要根据合理、节约、有效的原则,按照有关规定确定国有资产划转、移交以及重新分配。

  四、组织实施

  全市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和分类改革,市和县区要统一步骤、同步推进。具体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清理规范(20xx年10月—20xx年6月)。市直各主管部门和各县区要制定《所属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和分类改革实施方案》,提出《所属事业单位清理规范意见》,其主要内容包括:事业单位机构编制人员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清理和规范的主要内容及理由,清理规范后事业单位机构名称、机构规格、经费形式、职责任务、人员编制、编制结构、内设机构、领导职数、隶属关系以及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等,并于20xx年3月底前报同级编办,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审定或报批。其中,市直全额、差额事业编制总量及副县级以上事业单位机构规格、领导职数要报省编办确认;县区全额、差额事业编制总量及副科级以上事业单位机构规格、领导职数要报市编办确认。

  第二阶段:合理分类(20xx年7月—12月)。市直各主管部门和各县区要提出《所属事业单位分类意见》,包括单位的拟定类别、划分类别的理由及依据,于20xx年10月底前报同级编办。编办根据事业单位的业务性质、功能定位、发展方向等进行认真审核、科学分类,并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审定或报批。

  第三阶段:配套改革(20xx年1月—10月)。市直各主管部门和各县区根据批准的事业单位类别和有关管理体制改革政策,组织实施财政配套改革,加强事业单位财务和资产管理;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符合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要求的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完善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全面推行公开招聘,转换用人机制;全面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立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管理服务社会化的养老保险体系。同时着力推进上级已做出部署的文化体制、水管体制和勘测设计等单位的改革。

  第四阶段:检查验收(20xx年11月—12月)。市直各主管部门和各县区,对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和分类改革工作进行认真自查和全面总结,并写出专题报告报市编办。市编委将组织有关部门对市直和各县区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和分类改革工作进行检查验收,检查验收情况上报市委、市政府。

  五、有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和分类改革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情况复杂,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广大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为确保改革工作整体顺利推进,成立以市长、市编委主任为组长的市事业单位改革工作协调组,主要负责综合协调,督促检查,及时研究和解决改革中的有关问题。协调组成员包括市编委组成人员和市纪委、市发改委、市国资委、市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市审计局等部门的负责同志。协调组下设办公室,具体协调并组织实施改革工作,办公室设在市编办。各县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紧迫性和艰巨性,切实加强领导,统筹规划安排,精心组织实施,严格落实责任,务求取得实效。各县区、各部门“一把手”是事业单位改革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带头调研,制定工作计划,及时了解和掌握改革动态,及早发现和妥善处理改革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确保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强化协同配合。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和分类改革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机构编制部门牵头,纪检、组织、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认真做好相关工作。组织部门负责事业单位领导班子的及时调整和配备;财政部门负责制定配套财政政策,做好事业单位机构整合过程中国有资产清算、移交和债务清理等工作,并根据清理规范后的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情况合理安排财政预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协助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做好人员的调整安置工作和涉及的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工作;审计部门负责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财务收支审计工作;国有资产监管部门要加强事业单位转制后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做好机构变动单位资产划转处置等工作,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其他相关部门也要做好相应工作,确保改革工作顺利进行、圆满完成。

  (三)严肃工作纪律。各县区、各部门要严格执行机构编制管理有关规定,不得擅自定机构、定编制、提高机构规格、超职数配备干部、超编进人。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和分类改革实施期间,机构编制总量只减不增,除上级有明确要求外,一般不再审批新的事业单位。要严肃组织、人事、财经纪律,强化国有资产监管,不得突击提拔干部、评定职称、分钱分物。对违反有关规定、造成恶劣影响的,要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2024改革实施方案 篇18

  全面实行素质教育,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当前基础教育领域里的一项重要任务。为真正把课堂教改模式抓到实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师、学生素质,提升自我教育科研水平,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思想,以新《课程标准》为标尺,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扎实有效地开展新课程改革,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深化教育改革,使素质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开创教育改革和发展新局面。

  二、实施策略

  (一)导学案设计

  1.认真学习新课标,充分了解学情。钻研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准确把握每节课的目标及重难点。

  2.多从学生角度思考,严格控制教师讲解时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知识的生成,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小组协作的能力。

  3.教师语言要以引导点拨评价为主。引导点拨要把握好深浅,组织教学要机制科学,评价更要从客观事实出发,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评价标准。

  4.程序设计要符合课型特点,形成科学的模式。新授课:情境-问题-策略研究-达标检测;练习课:回忆总结-练习巩固-达标检测;复习课:构建知识框架-方法梳理-典型题目训练-达标检测。

  (二)课堂教学

  1.精心组织课堂教学语言,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从积极的发言中了解学情,适时调整教学策略。

  2.严格落实课堂教学四常规,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小组协作学习为主,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积极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协作交流的平台。

  3.明确小组分工,发挥好行政组长和科任组长的火车头作用,逐步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及表达能力,充分认识到倾听、提问、争辩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形成有交流,有示范,有竞争,有帮扶的小组协作学习机制。

  4.评价小结要关注学生个体发展和小组的整体发展。

  (三)评价机制

  1.评价要从学生的听、说、思、辩、讲、评、做入手,从课前准备、课上表现、小组协作、课内外及家庭作业的完成等方面进行多元评价。

  2.实行学生自我反思,学生对自己一天的在校情况进行回顾,并填写反思记录。

  3.发挥好小组评价总结作用,每组每周要进行小结评价,每位组员客观的认识自我,认识自己的优点与不足,明确努力方向。

  4.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及时性互评、师评。同时与作业评价、个别辅导评价相结合。

  5.家长参与评价。坚持家校联系,家长对学生在家庭中的学习、劳动、品行进行评价。

  三、方法与措施

  1.备好导学案,客观,适用,坚持课后反思。

  2.积极参加研训,从其他教师的课堂中学习课改新理念、新教法,大胆尝试,勇于创新。

  3.加强业务学习,从教育类书刊杂志、网络媒体中了解课改动态,汲取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方法。

  4.协助班主任做好小组建设工作。科学划分小组,组织各小组制定组名、口号,进行小组分工,定期进行组长培训。

  5. 配合班主任,开好班会、家长会,齐心协力抓好班级管理,加强家校联系。

  6. 制定培优辅差计划,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内心世界,促进高质高效课堂发展。

  7. 加强学生读写姿势、书写习惯的培养,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教育学生坚持体育锻炼,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保持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

2024改革实施方案 篇19

  在这新的一学期,我将以新课程提供的全新理念为指导,依据教研组工作计划,按照教导处的安排,围绕课堂教学和教学科研这一中心任务,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探索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展合作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此,我将认真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有68人,学生基础较扎实,思想品德较好,学习能力较强,学习习惯较好,但也存在不平衡性,有些学生学习不用心,懒惰,有不做作业坏习惯,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发挥本班的优势,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自觉地有效地探索知识,寻求规律,不断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智力。适当开展数学课外活动,以拓宽知识面,提高思维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素质。

  二、全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以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在小学阶段,本学期结束后,有关正整数的认识和计算的内容将全部教学完。本册这些知识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学会用较大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掌握较大数范围内的计算技能,进一步发展数感;另一方面通过十进制计数法的学习,对有关数概念的各方面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融会贯通,为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数学认知结构奠定基础;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分数及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做好铺垫。因此,这部分知识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直线、线段、射线、角、垂线、平行线、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学会一些简单的作图方法;同时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及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材介绍了纵向和横向两种不同形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会看懂这两种统计图并学习进行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的运筹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同时让学生学习应用优化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综合应用数学的综合应用──1亿有多大和你寄过贺卡吗?,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2.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3.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4.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5.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6.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动学习图形的有关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2024改革实施方案 篇20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一七五中学也由课程改革的试点年级进入全面课程改革阶段。新的课程改革给本x学校基础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新的舞台。

  近年来在学校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始终坚持全面育人的方针,以培养现代化人才为目标,以创新教育为方向,形成了“以人为本,实施素质教育”的办学宗旨。带领全体教师认真学课程改刻的理论,更新教育观念,加强教学管理和教师培训,不断研究和探索开发校本课程的新路子,特别是在艺术、体育校本课程方面取得了可喜成果。引领了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教师具有开拓创新精神,为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依据

  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发的一门课程,由学生自主参加,以学生活动为主,它与必修课程一起构成学校课程体系。但它与必修程在内容、要求的深广程度和活动形式的灵活程度等方面又不尽相同。校本课程更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自愿性和灵活性。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将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习惯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发现和培养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三、校本课程内容

  学校目前安排如下内容作为校本课程:

  1、音乐:声乐的基本常识 通俗歌曲

  2、体育:篮球技能训练 校园健美操

  3、美术:版画 装饰画

  四、培养目标

  1、总体目标

  以课程为载体,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做到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积极发展学生个性,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让师生与课改共同成长。我校根据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提出了选修课和活动课作为我校的校本课程。

  2、具体目标

  1、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

  2、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

  4、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学习和掌握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五、教学原则

  校本课程与其他课程一样.都是由学生全员参加的学校教育活动,在遵循一般教学原则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在教学上应注意以下原则:

  1、自主性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教师讲授、指导少而精,尽量让学生多炼、多动,多给学生以尽可能多的时间与想象、创造空间。 2、自愿性原则:学生在"自选"科目时,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意愿,报名后按各自选择编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兴趣等实际出发、因材施教,灵活地作内容形式上的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4、开放性原则:体现在目标的多元化、内容的宽泛性、及时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可变性,评价的主体性、差异性。

  六、课时安排

  音乐每学期6课时。

  篮球每学期8课时。

  艺术体操每学期6课时。

  美术每学期6课时。

  七、教学评价

  1、学生评价。

  (1)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的考试或考查方式,但要作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加学习的态度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记录,并作为"优秀学生"评比条件。

  (3)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学籍档案内。

  2、教师评价。

  (1)教师从教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3)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4)教务处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每学期对教师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

  八、师资建设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深化,校本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将越来越丰富多样。根据我校在职教师的现状,将采取以下措施,提高教史的水平。

  1、走出去--参加市内外有关单位组织的培训。

  2、请进来--聘请校外有关师资。

  3、老带新--通过名师带教;培养青年。

  4、自学--通过提供书籍、资料、器材,经过一段时间学习,掌握一门或几门校本课程教学能力。

  九、教材建设

  满足学生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任课教师进行大量创造性的劳动,以丰富的实践为基础,参考有关资料,自己动手编写教材,学校资助教材的刊印,保证校本课程的可持续发展。

  1、《篮球的技能训练》体育组

  2《通俗歌曲走进校园》《声乐的基本常识》音乐组

  3《版画和装饰画》美术组

  十、相应措施

  1、教科室、教导处、年级组、教研组要积极帮助教师制订好教学计划,负责协调安排和组织指导教学计划的执行。

  2、学校聘请社会有关人员担任部分课程的,邀请领导、专家、到校指导工作。

  3、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必修课程)一样,计入教师工作量,工作实绩载入业务档案。

  4、学校保证课程开展必需的经费、器材等物质条件。

  十一、组织机构

  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组长:校长

  副组长:副校长

  组员:

2024改革实施方案 篇21

  教师、教学、教研是我校的立校之本。学校举行的教研活动,使我校老师的教学、教研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步调一致、整齐划一的课堂教学仍存在难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求的问题,制约了优秀生提高、学困生进步,对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有一定的阻碍。在县教育局、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开始探讨如何加大课堂改革的力度,经过认真学习和周密准备,决定进行翻转课堂实验。为使实验有效开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实验目标

  1、以学生“学会、会学、乐学”为目标,解决学生消极厌学,效率低下的学困问题,让学生能力强起来,成绩好起来,课堂效率真正的高起来。

  2、使学生、教师的成长与学校发展同步实现,与时俱进。

  3、以改革课堂教学结构、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为重点,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从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具体实施办法:

  1、翻转课堂实验充分考虑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实际,实施在一年级进行。语数教师进行翻转上课,鼓励其他老师尝试参与。

  2、参与“翻转”实践的老师根据学生情况与教学进度时间安排,做好知识的整合和重组。

  3、遵循求真务实原则。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充分认识到真正的学习是学习者自主认知和建构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不搞形式,不搞假翻转、假合作、假互动。

  4、要求每位教师分别上三个班的课,节节进行摄像,然后观看视频,进行反思,进行下一堂的教学。

2024改革实施方案 篇22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根据政事、事企分开和精简、优化、效能的原则,合理配置事业单位机构编制资源,充分发挥事业单位的服务功能,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符合团场文化类、城建类事业发展要求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促进团场事业单位健康发展。

  改革的原则是:

  (一)政事、事企分开的原则

  原单位承担的社会公益性职能和经营性职能分开,强化为农业和农技服务的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服务性职能。

  (二)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

  调整单位结构布局,减轻财政负担和职工负担,增强事业单位活力,提高事业单位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经济建设与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的原则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团场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承受能力、人力资源状况相适应。

  二、机构编制调整

  根据《关于下发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一四一团所属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方案的通知》要求,设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城镇管理服务中心、经济核算中心(统计调查中心)四个事业单位,核定事业编制58名。

  三、所属事业单位人员编制及领导职数确定

  1、141团农业综合服务中心(22人)

  主任:1人

  书记:1人

  农业技术员:14人

  林业站站长:1人

  畜牧兽医站副站长:1人

  畜牧兽医:4人

  2、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5人)

  书记、主任:1人

  播音员:1人

  记者:1人

  编辑、技术员1人

  技术员:2人

  3、城镇管理服务中心( 2人)

  书记、主任:1人

  工作人员:1人

  4、经济核算中心(2人)

  工作人员:2人

  以上共纳编31人,其余编制暂空27人,待后根据工作需要,按有关规定和程序办理。

  四、组织实施

  团改革领导小组按照“四类”事业单位纳编人员的要求,经过遴选,初审并结合报名等情况确定拟选人员并报编委。根据编办的批复,经过公示后按照人事局的考试要求和时间,由团场按有关规定和程序统一组织考试,按编委的批复下达纳编名单。

2024改革实施方案 篇23

  一、活动名称:

  我为妈妈送健康

  二、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3月8日是全世界劳动妇女的节日。

  2、通过为妈妈选购健康礼物、送礼物的活动,激发幼儿爱妈妈、关心妈妈的情感。

  3、教幼儿学习看商品的.生产日期及保质期,使幼儿懂得初步的卫生健康知识。

  4、教幼儿学习看价钱、计算价钱,提高幼儿的计算能力及初步的理财能力。

  指出案例中体现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的动词

  练习题

  以“三八”妇女节为主题,请你为小班的儿童设计一节活动,写出活动目标和内容。

  活动内容:

  1、用清楚简洁的语言向幼儿介绍三月八日是妇女节,是妈妈的节日。

  2、引导幼儿讲述自己妈妈的工作及职业。

  3、通过组织讨论,让幼儿知道妈妈非常辛苦,应学会关心妈妈。

  4、鼓励幼儿运用剪、折、贴等技能设计制作漂亮的红花,送给自己的妈妈。

2024改革实施方案 篇24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地方。为了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使我校教学质量和办学品位再次跨越。经研究决定,从20xx年秋季学期开始实施“主体发展高效课堂”的课堂教学改革和实验,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学习准备阶段(时间:20xx年7月至20xx年12月)

  1.成立领导小组(20xx年7月)

  组长:覃庆国(校长)

  副组长:郭玉芬(教学副校长)梁桂珍(副教导主任)

  组员:覃艳李占强周晓春庾丽冰杨德梅许丽虹

  2.做好改前调研(20xx年7、8月)

  调研课堂现状,解剖教学行为,找出阻碍课堂高效的症结所在,把课堂教学的问题找出来,发动广大师生自查不良的”教法”与”学法”,为实施“主体发展高效课堂”课堂教学改革奠定良好的基础。

  3.宣传发动(20xx年7月)

  召开全体教师会议,对全体教师进行理念教育,宣传倡议课改的意义和必要性。

  4.制定课堂教学改革方案及相关的管理制度(20xx年7、8月)

  分别召开校长、教导主任、科组长、骨干教师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研究部署课改实施的各项工作,探讨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模式,制定集体备课、教学反思、课堂评价验收、学案编写规范、课堂操作流程、班级学习小组建设等相关的管理制度。

  5.开展全员培训(20xx年7月)

  ①教师教育教学观念培训学习。一是邀请《中国教师报》全国教师培训基地副主任许世国、广西蒙山县教育局局长李世朝到学校给全体教师进行培训学习;二是观看中国教育学会小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李炳亭《课堂如何质变》,中学教改的先驱,原兖州一中校长,第四届全国十佳中学校长,山东省教育学会教育管理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名校共同体理事会副理事长杜金山《高效课堂让教育回归生命本质》讲座录像。

  ②课堂教学改革操作性培训。一是观看《中国教师报》全国教师培训基地副主任许世国关于《小组建设》的培训录像;二是观看杜金山《高效课堂模式与导学案》讲座录像;三是观看蒙山课改教学录像。

  ③组织教师学习我校“主体发展高效课堂”教学改革模式的具体操作策略,要求教导处组织好师生的课改培训工作。

  ④组织各年级教师进行集体备课,高质量地完成导学案编写工作。

  6.完善硬件设施

  给师生每人购买一个文件夹,供收集导学案用。

  7.组织外出学习(20xx年9月)

  分批组织教师到广西蒙山参观、感受、考察、学习。

  第二阶段:全面实施阶段(时间:20xx年1月20xx年至7月)

  1.规范师生课堂行为

  制定并落实《沙田镇中心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规范》《沙田镇中心小学学生课堂学习行为规范》,保证师生课堂行为的规范性。

  2.合理划分学习小组

  开学初,各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划分好学习小组,并做好学习小组长的培训工作。

  3.全面尝试课堂新模式

  三至五年级语文、数学、英语教师按照我校“主体发展高效课堂”课堂教学改革的模式上课。

  4.建立师生评价体系

  学校建立教师评价体系和学习小组评价体系,通过评价落实规范,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5.借鉴反思,改进提高

  针对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自主反思,集体研讨、专家指导等多渠道进行学习、研究,不断改进、完善、提高。

  第三阶段:深化创新阶段(时间:20xx年7月至20xx年12月)

  1.典型示范。

  一是推广典型老师的做法,发挥带头作用,使全体教师进一步提升。

  二是推广典型班级做法,使每个班级都大有进步。

  三是推广典型小组做法,激活所有学习小组快乐高效的学习。

  2.全员汇报

  每一位教师要在本校上两节以上汇报课,要求大部分老师都能按照新课改的模式来上,提高课堂效率,让全体学生学得愉快,得到发展,教师教得轻松,充分体现新课改的要求。

  第四阶段:总结提炼阶段(时间:20xx年1月至2920xx年7月)

  1.提炼总结“主体发展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实施与研究成果,做好课题结题工作,达成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总目标。

  2.整理编写校本教材《高效课堂,快乐学习——沙田镇中心小学导学案》,教师教学论文集、教学案例集《教学火花集》,教师教学反思集《成长的轨迹》等。

  二、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法

  经研讨,我校“主体发展高效课堂”课堂教学改革的具体模式为“一环四步”教学新模式。

  (一)“一环”指的是课前预习环节

  ①学生根据导学案通过阅读教材、查阅资料等方式进行课前预习,初步把握文本。

  ②教师在上课前几分钟对预习情况进行检查,了解学生课前预习的情况。

  (二)“四步”指的是四步导学流程:明确目标、合作探究、交流展示、达标检测。

  每一节课,每一种课型都可以采用这四步导学流程进行。每一步导学流程要求如下:

  1.明确目标:教师通过备课,对学习章节的研究、课程标准的把握,制定出导学案印发给学生,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导学案,通过阅读教材,初步把握文本,明确学习目标(可以由教师提出,也可以由学生提出)。

  2.合作探究:围绕目标和重点难点,小组长组织本组同学合作交流、立体学习,再次达成学习目标。对于不能达成的目标,有价值的问题,予经搜集整理通过展示课达成。

  ①教师指导学习组长组织小组成员交流预习成果,解决个人疑难问题,形成小组学习目标,小组长记录整理有价值的问题,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②交流过程中,既要学会倾听,更要学会表达,要把自己的困难、疑惑、认识、感悟大胆地说出来,让组内同学既分分享你的成功也分解你的困难,实现共赢。同时,对其他小组的问题也要敢于回答和质疑。

  3.交流展示:小组内交流预习成果,教师分配任务,小组合作、立体学习、全班展示、全面提升。展示是生生、师生、组组、互动的过程,主角是学生,学生提出问题、讨论问题、阐述观点和见解。教师适时点拨、引导、鼓励、激励,在追问中澄清。展示不是预习的翻版,是提升。展示是内容是学生普遍困惑的、易错的,能够发生规律、方法的。展示的目的是通过展示实现生一互动,在质疑对抗中,在教师的点拨、追问中,提升对知识的理解水平和感悟水平,是在相互借鉴中得以提升。

  展示前:

  ①教师根据确定的目标,给小组分配任务,任务必须明确,要求必须具体,然后巡视。任务来源于学生的困惑和疑难,来源于教师的提前预设。巡视的任务是督促和发现,不应对学生形成无谓干扰,可以参与到学习小组中提示、激活学生的学,指导学生确定合适的展示方式,学生都会的不展示,不会的、出错率高的、多解的、培养思维的重点展示。

  ②学生接受任务后,先独立思考,然后组内交流解决问题,对本小组内展示的内容,进行预展,进行人员分工,确定展示方式,通过预展,力争做到脱稿展示,声音响亮,富有激情。

  展示中:

  ①教师根据分配的任务组织展示,允许学生充分发言,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并把握好优、中、差学生的展示机会,尊重、鼓励每一个发言的学生。

  ②学生展示要积极踊跃,力争简洁明了;要勇于提问、质疑、讨论;要学会倾听、学会做笔记。

  ③展示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点评激励学生;通过追问引发学生的思考,实现知识的拓展、延伸;通过点拨促成学生对问题的深入理解;通过举一反三总结规律、方法;通过评价手段促成学生的积极参与、大胆质疑、合作分享、借鉴提升。

  4.达标检测:达标测评:依据学习目标,检测学习目标达成情况,再次达成目标。

  ①教师每节课都要对学习学习效果进行检测,及时反馈矫正,尤其要关注学困生的达标情况。

  ②达标测评可以采用组内问答、对子互查、小测、板演等多种开式完成。

2024改革实施方案 篇25

  根据《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意见>的通知》(粤发[20xx]6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对我市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离的原则,以社会功能为依据,突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逐步建立公益目标明确、布局结构合理、投入机制完善、治理结构规范、微观运行高效、监管制度健全的现代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机制,促进我市社会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二、改革的主要内容

  根据现有事业单位所具有的社会功能,将其划分为行政类、公益类和经营类三个类别。公益类事业单位再划分为三个小类别,即公益一类、二类、三类。

  1、行政类事业单位:指依据法律法规授权,按规定程序批准设立,履行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部门自行委托事业单位承担行政职能的不作为依据。

  行政类事业单位改革的方向是:职能归位、调整机构。即对获批准的行政类事业单位予以保留,将其经营服务性职能剥离,并交由其他机构、社会组织;对编制数少于6名的行政类事业单位,将行政职能回归行政部门,机构与相关事业单位进行资源整合。对申报未获批准单位,则根据其社会功能划定相应的公益类别。

  根据省编制部门的审批程序规定,行政类事业单位审批权限上收到省,并由省按程序报中央编办。在分类时,市编制部门将对现有事业单位进行清理和调整,对拟定为行政类的事业单位要求申报部门和单位列出法律法规授权依据,并依照省的规范格式和要求汇总,按机构编制审批程序报批。改革后,除法律法规授权外,不再批准设立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

  2、公益类事业单位: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和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面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和为国家机关行使职能提供保障的事业单位。根据职责任务、服务对象和资源配置等不同情况,这类单位具体划分为三个类别。

  (1)公益一类:指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公共卫生、公共文化、经济社会秩序和公民基本权利、政府必须予以保障、不能或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以及只为政府履行职能提供支持保障的事业单位。

  这类事业单位的宗旨和业务范围由政府确立并严格监管,不得从事任何的经营活动。单位的机构编制要严格管理,所需经费由同级财政部门予以保证,履行责任依法取得的政府非税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具体包括:党校(行政学院),基础性或社会公益性科研机构,人口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军队退役人员服务管理机构,行政服务中心,社会保障经办机构,政府资金和项目管理机构,义务教育、特殊教育学校,残障康复机构,公共卫生机构,人事、教育考试机构,承担义务教育的少年体校,公益性宣教、咨询机构,法律援助机构,彩票管理事务机构,公共图书馆,公共博物馆,文献情报、档案馆,地方志编纂机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科技馆,土地储备、土地整理机构,地震、气象、环境等监测预报机构,基础测绘和地质调查机构,离退休(老龄)服务机构,应急救助机构,战略物资储备机构,强制性检验检疫机构,完全为机关提供支持保障的信息机构、基础或公共科研任务的机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教育助学机构等。

  (2)公益二类:指面向全社会提供涉及人民群众普遍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公益服务,政府予以支持,可部分实现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以及主要为政府履行职能提供支持保障的事业单位。

  这类事业单位按照国家确定的公益目标和相关标准开展活动,在确保实现公益目标的前提下,可依法开展相关的经营活动,提供公益服务依法取得的行政性事业性收费,要按规定实现“收支两条线”管理;依法取得的经营性收入用于公益事业发展,纳入单位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具体包括: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政府举办的示范性幼儿园,基础应用科研院所,一般性技术推广机构,社会福利机构,对外交流促进机构,职业病疗养机构,运动项目管理机构,体育训练基地,公共体育场馆等。

  (3)公益三类:指从事的业务活动具有一定公益属性,但社会化程度较高,与市场接轨能力较强,可基本实现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

  这类事业单位自主开展公益服务和相关经营活动,受政府委托承担有关公益任务的,政府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予以相应支持。具备转企条件的逐步转为企业。具体包括:职业培训、非学历教育,职业技能鉴定机构,一般性疗养机构,咨询服务机构,一般性评鉴机构,非强制性检验检疫机构等。

  公益性是事业单位的根本属性,在分类改革中要进一步清理整顿事业单位,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完善公益类事业单位布局结构。一是改革要在清理整顿的基础上进行。对实行大部门体制进行整合的部门所属的事业单位,要统筹考虑,优化业务流程,进行结构调整,整合重组;对工作任务相同、相近或在一个区域内重复设置的,要打破条块、部门界限进行重组;对设置过于零散、规模过小、服务对象单一但仍有社会需求的,要予以合并;对公益服务任务萎缩,工作量严重不饱和或工作任务已完成的,要予以整合或撤销。二是改革要充分体现区域覆盖,资源整合。对检验检测,要打破部门壁垒,按照优化、效能的原则,整合技术设备、技术手段相同或相近的的检测、检验机构,以及同在一地、任务不饱满的同类检测、检验机构。解决政府重复投入、检测资源浪费问题,全面提升公共检测能力与水平。对信息机构,要结合电子政务建设,以职能转变促进政府管理创新,推进信息机构的分类调整和资源整合。部分公共管理职能重的部门可依托信息机构建立完善政府决策咨询机制与平台,促进公众与政府的良性互动。对投诉机构,要整合资源,建立完善统一的投诉受理平台,完善运行机制,强化监督和资源共享,实现一个电话受理,一个窗口对外,方便群众投诉。三是对混合型事业单位,即:兼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类别属性的事业单位和其它目前难以确定类别的事业单位,应对其职能进行剥离、调整后再确定类别;对由多个不同类别属性的所属单位组成的事业单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分别确定各个单位的不同类别;对职能混合不宜进行剥离的,按“就低不就高”的原则确定类别。

  3、经营服务类事业单位:指从事生产经营服务活动,以营利为目的,已经实现或经过调整后可以实现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

  经营服务类事业单位的改革方向是:对完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直接转企;对部分既开展经营活动又从事公益服务的,视具体情况进行相应调整。对无市场前景、转企成本过高或转企后难以生存的,予以撤销。今后不再批准设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

  目前仍列为事业单位管理但不应列入事业单位的行业学会、学术联谊、咨询经纪、鉴定评估、公正、认证等机构以及承担非强制性技术检验、检测的事业单位,要转为民间性社团或社会中介组织,依法独立开展活动。具体包括:开发应用型科研机构,工程勘察设计机构,宾馆、招待所,经营性体育场馆等。

  4、暂不纳入分类改革的事业单位:根据全省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要求,(1)人民群团(不含其下属事业单位)暂不分类。具体包括:清远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清远市归国华侨联合会、清远市科学技术协会、清远市残疾人联合会、清远市社会科学联合会、清远市红十字会、清远市基督教三自爱国委员会、清远市佛家协会等8个单位。(2)高等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技工学校等事业单位机构编制主要按标准进行管理,中央和省正在制定或修订相关机构编制标准,故暂不分类,机构性质、人员编制等维持现状。具体包括:清远市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清远市职业技术学校、清远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清远市高级技工学校等4个单位。(3)根据省文化专项体制改革的精神和部署,文化系统事业单位暂不列入此次分类改革。具体包括:清远日报社、清远广播电视台、清远广播电视台广播电视报、清远广播电视台经营广告中心、清远广播电视台电视中心、清远广播电视台广播中心、清远广播电视台技术传输中心、清远广播电视台网络中心、清远市民族歌舞团、清远市演出公司等10个单位。

  三、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要求各地成立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机构编制部门与组织、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国有资产管理、法制等部门相互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

  (二)召开动员大会

  4月20日召开全市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工作会议,由机构编制部门领导和工作人员、市直副处级以上单位工作人员参加。转发《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意见〉的通知》,印发《清远市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实施方案》,会议既是全市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动员部署,也是制定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方案的业务培训。

  (三)时间安排

  全市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按照因地制宜、分级组织;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的原则稳妥推进。改革于20xx年4月启动, 11月完成,12月检查验收和总结。市直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工作的具体安排:

  4月-6月,受理市直所有行政类事业单位的材料和上报工作;受理审核农业局22家、林业局18家、民政局9家、残联6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12家、人口与计划生育局4家、旅游局1家、法制局1家,科学技术局2家、教育局6家、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8家、卫生局11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1家,合计98家事业单位的送审材,6月底前按程序报批。

  7月-9月,受理审核住房和城乡建设局16家、城乡规划局6家、国土资源局6家、气象局3家、国资委1家、交通运输局10家(其中,清远市交通运输开发公司隶属市国资委)、公路局(含公路局)14家、水务局5家、发展和改革局2家、审计局1家、统计局1家、物价局2家、财政局7家、经济和信息化局3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1家、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2家、民族宗教局1家、司法局5家、城市综合管理局(包括市环卫处及其下属单位)11家,合计97家事业单位的送审材料,9月底前按程序报批。

  10月-11月,受理市委2家、市政府9家、清远经济开发区10家、无线电管理处(含无线电管理处)2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含机关事务管理局)4家、市政府金融工作局1家、红十字会办公室4家、社会科学联合会1家、科学技术协会2家、市委组织部2家、市委宣传部2家、市委统战部1家、市委中国台湾工作办公室1家、总工会3家、妇联3家、检察院1家、广东丝源蚕业有限公司1家,合计53家事业单位送审材料,11月底按程序报批。同时,对分类改革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暂未解决的难点问题进行集中处理,一并上报。

  12月,对全市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工作进行检查验收并写出总结材料上报。

  四、具体要求

  (一)加强领导,稳步推进。市直各部门、各单位要充分认识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统一部署,精心组织,审慎实施。具体工作由市机构编制部门会同组织、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国有资产管理、法制等部门组织实施,各部门要按各自的职责分工,统一思想,通力协助,针对改革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进行沟通研究,提出办法和对策,确保改革顺利推进。

  (二)严格机构编制管理。分类改革期间,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原则上只减不增,确应需要新增机构或编制的,采取机构有撤有设、编制有减有增的办法,实行部门或行业、系统内调剂,动态管理。任务取消、下放和转移的,编制相应核减。有明确规定必须增事业设机构的,严格按“撤一建一、总量控制”的原则办理。确需新增财政补助事业编制的,要根据“整合资源,优化结构”的原则在经营管理类型相同的机构之间内部调剂解决。

  (三)严肃纪律,强化监督。市直各部门、各单位要树立大局观念,改革期间,暂停人员调动,不得利用改革之机突击提拔、评聘职称;要严肃财经纪律,严禁隐瞒、侵吞单位国有资产。纪检、监察、审计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工作。

2024改革实施方案 篇26

  确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人地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是教育适应新时代的必然要求,针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进行大胆探索与改革,遵循“先学后教、先练后讲、合作探疑、竞争展示、当堂达标”的原则,逐步形成“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与交流、点评与小结、课堂检测”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了开放式教学,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真正减负提质。结合初中部实际,结合上一年度课改的成果,特制定本方案。

  一、课堂教学改革领导机构

  顾问:洪xx周易

  组长:徐

  副组长:廖颜彭

  成员:易xx周徐易杨左阳

  陈国伟陈xx周

  说明:在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各年级以年级组长为核心,以班主任为骨干成员,组成年级课改研究小组。

  二、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目标

  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建立灵活的课堂教学基本模式,以小组学习为组织核心,切实用好学部的学案,打造高效课堂,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1、课堂教学模式要按照“先学后教,当堂达标”的要求,要求每堂课学生的练习不少于十分钟,学生参与面不少于80%,当堂达标率为80%以上。

  2、各班按要求建立学习小组,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在七、八年级全面推行导学案进行教学。

  三、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要求:以学论教

  1、由评教师的讲解精彩度为主变为评学生的参与度为主;

  2、由评教学环节的完备性为主变为评教学结构的合理性为主;

  3、由评课堂的活跃度为主变为每个学生真正进入学习状态为主;

  4、由评师生的交流互动为主变为评学生的交流展示为主;

  5、由评教师的板书设计为主变为评学生的作业、笔记等练习为主;

  6、由评教师的基本功为主变为评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为主。

  四、课堂教学重要环节的调控

  1、加大班内学习小组的调控力度。学习小组的组建要根据学习成绩和性格特点等情况,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每个组6人左右,每个组可设文科组长、理科组长各一名,小组学习实行任务驱动,竞争展示,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加大教师讲解时间的调控力度。一节课教师讲解时间一般不得超过20分钟。课堂要做到“三讲三不讲”,“三讲”即:讲学生提出的问题,讲学生不理解的,讲知识缺陷和易混易错知识,“三不讲”即:学生不预习之前不讲,没问题不讲,有问题学生不讲之前不讲。课堂上要及时纠正错误,给出正确答案,改变教师作用,由教、领变为启发、督促、帮助。

  3、加大学生练习方式的.调控力度。让学生掌握和推行练习的基本方式,如提问、对话、复述、争辩、阅读、默写、摘抄、作业、实验、设计、小结、表演、游戏等。达到“以练习为主线,以思维为主攻,以发展为主旨”的目标。

  4、加大交流展示的调控力度。充分地让学生展示。激发比、学、赶、帮、超的兴致和愿望。交流展示要更多地关注中下游学生。

  5、加大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调控力度。根据授课内容的不同,可让学生在课前预习,亦可在课中自学,自觉目标要明确,任务要具体,晚自习时间一般要求教师不讲课,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主学习。

  6、加大检查落实的力度。加大对学生作业、随堂练习、随堂笔记、校本学案、单元检验试卷等的检查力度。

  五、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步骤

  1、教师培训:由教务处组织培训,统一思想、落实精神。

  2、各年级按学校规定完成班级小组架构建设,定人定座次定小组成员职责。由年级组长、班主任具体落实,在第七周前完成。

  3、第八周由教务处组织召开全体学习小组组长会议,落实小组合作学习各项规章制度。

  4、组织听评课活动。方式主要有:每年级每周至少上一节课改示范公开课,年级组长安排与随堂听课相结合,教研组组织听评课。教师听课后要及时写出点评。

  5、及时评估反馈。在七、八年级全面推行课改,及时对小组进行评价,每月一次班评,每期一次校评。每月对校本学案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小结。每月对课改情况进行总结,在“长鸿杯”教学竞赛中充分展示课改成果。教务处负责备案,学部负责抽检,学期期中、期末教务处公布各教研组课改量化分。

  6、期末各教研组、教务处写出总结。

  实验学校初中部

  20xx年下期

  附1:学习小组考核标准

  1、常规纪律:与学校百分赛要求量化得分。

  2、小组制度:班级制订小组制度,组员积极参与课堂小组讨论,认真解答学习问题,积极参与课堂展示与交流,积极参与组员之间互帮互学活动。①有规范的小组自我管理制度,并得到全组同学的遵守;②小组内分工明确,合作意识强,组长能认真担负起职责,值日生值日任务能及时完成。3小组成员之间要建立一对一的互帮互学的合作学习关系,即学习优秀的学生对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的辅导帮助,以及学生之间在学科学习方面的辅导帮助。

  3、作业规范:主要检查落实校本学案的使用情况。

  4、学习效果:班级根据每月月考及其它学习情况进行小结,及时表彰先进小组。

  附2:集体备课一些要求

  1、在研究自主学习环节实施时,要以课程标准、教学内容为依据,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出明确的学习任务和具体要求,任务的提出要注重基础知识,充分考虑任务的可实现程度,尽可能避免任务过泛、过难的情况。

  2、在研究学生合作探究环节实施时,要精心挑选典型情境,按科学严谨、明确清晰、难易有度的要求设置问题,并为问题的解决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方法指导。

  3、在研究展示与交流环节实施时,要对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有基本的框架,对交流范围和交流内容做到心中有数,能够有效驾驭和指导。要充分考虑课堂教学的生成状况。

  4、集体备课要备校本学案,组内统一如何最高效的使用好学案。

  4、及时做好教学反馈和教后反思的工作,记录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状况和问题,提出今后的改进的办法和发展方向。

2024改革实施方案 篇27

  为深化新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贯彻、落实《山东省中小学教学常规》,提高教学效率,打造龙家圈乡小学教育精品、实现高位运行;为矫正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重形式轻内容、重数量轻质量、重教法轻学法、重训练轻反馈、重进度轻效度等偏差和不足,真正实施“高效课堂”,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关于在全县小学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构建高效课堂的实施意见》文件为指导,结合我乡工作实际,全面落实新课程理念,积极探索自主、高效、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真正实施“高效课堂”,从而切实提高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训练检测、课后辅导、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二、实施内容和策略

  1.提高教学准备的高效性。

  高效的课堂教学,必须有高效的教学准备环节,否则,谈不上有效的课堂教学,更谈不上高效的课堂教学。

  教学准备指的是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所要做的工作,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教材的处理、方法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教学环节的设计以及教学方案的形成等。

  (1)备内容

  要把教材看作是一个范本,努力做到入乎其内,吃透教材,把握重点、难点,同时又要把教材看作是一个例子,不唯教材,力图出乎其外,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要与课本对话,引导学生感悟文本的内在意蕴。要精心设计教学流程,提炼出简练而有效的教学主线,层层推进。

  (2)备学生

  教师在课前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根据“学情”有的放矢地进行备课。

  (3)备训练

  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选择和设计课堂练习,下发训练教材,教师必须先做,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要做到讲练结合、精讲精练、当堂训练、快速反馈,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意识,调动学习积极性。

  具体策略:

  抓实集体备课。首先做到“四到位”:时间到位,地点到位,内容到位,备课主讲人到位。其次完善集体备课常规:一人主备、教研组内讨论、集体修改,真正将集备制度落到实处。

  2.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课堂是教师实现“高效课堂”活动的主阵地,也是关键环节。学生的成长依赖的是每一堂课的积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当务之急。

  (1)提高教学内容的高效性。

  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依据教学目标,确立重点,优化选择。在强调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同时,不能忽视知识教学,应切实保证知识教学的有效性。

  (2)提高教学活动的高效性。

  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就是按照有效学习的目标,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从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上考虑,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科学安排。新课导入、情境创设、迁移过渡、操作安排、练习设计、活动组织等都应精心准备,周密布置,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背景,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和信心,使创设的情境达到内容鲜活化、过程活动化、解题探索化、交流互动化、思维多样化、体验高效化,从多个层面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3)提高教学方法的高效性。

  优化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要依据特定教学目标的实现来选择特定的教学方法。要从教学内容出发,扬长避短地选用各种方法。要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致力于把外在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内在的学习需求,把启发思想贯穿于教学方法选用的整个过程,不能脱离学生原有基础,坚持教学方法选用的求实思想,充分反映学生主体性的要求。

  (4)提高教学交流的高效性。

  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积极创设和谐、激情的课堂氛围,增强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要改变教师与学生之间单向的教学互动,寻求建立一种有效的双向或多向的师生教学互动,通过师生、生生之间多层次的富有成效的互动、交流,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师生间的互动交往不追求形式上的热闹,而应追求实实在在的质量和效果。

  (5)提高教学手段的高效性。

  多媒体和学科教学整合是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多媒体和教具等教学手段的运用,要用在该用之处,使其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要坚决杜绝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装点门面、华而不实、哗众取宠的做法,讲求使用效益。

  (6)提高问题设计的高效性。

  要围绕教学重点,设计富有启发性、探究性的课堂提问,通过有效的提问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推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当然,高效课堂教学环节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除以上六条外,教师的专业素养问题、高效课堂教学时间的利用问题、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问题、重难点的突破问题、教师的主体地位发挥与学生主导地位的实现问题、面向全体学生的问题、教师的示范作用与课堂教学细节问题等等,都值得去认真研究。

2024改革实施方案 篇28

  一、指导思想

  为了更好推进我校小班化“五环节”教学模式实验实施,切实提高我校广大任课教师对我校“五环节”教学模式课程改革的认识,探索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完善“五环节”教学模式操作过程,经学校研究决定于9月25日起开展小班化“五环节”教学模式岗位练兵课活动。力争通过本次活动能不断总结推广“五环节”教学模式成功经验,解决“五环节”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努力打造我校教学改革的新特色,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二、活动主题

  教科研主题:探索课堂教学实效,完善五环节教学模式

  活动重点:本次练兵课活动要实现与我校十三五课题的有效对接,因此按照课题实施的进程,本次练兵课的重点,各教研组和教师要放在探索“合作探究”环节组织的有效性上。

  三、活动时间

  开展顺序:先初中部进行,后小学部进行

  四、参与人员

  中、小学全体一线任课教师

  五、活动要求

  1、本次练兵课所有任课教师要积极参与,不允许以任何理由拒绝听课,只要是一线在岗教师不分年龄大小都要参与此次活动,而且必须按照学校安排的时间来进行。如有极特殊情况须提前向校领导请假,并告知教导处以重新安排讲课时间。

  2.各科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一定要认真组织好课前的教研活动,组内教师要进行集体教研。

  3.每位教师务必按照我校的五环节教学模式的要求,深入研究各环节之间的联系,做好对学生学习前置的指导,力争通过问题的设计能有效组织学生小组间的合作探究,在课堂上力争“合作探究”不流于形式。出课教师上课需把教学设计上传到学校网站个人空间,教学设计要突出活动主题,既围绕“五环节”教学,又要体现出对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探索。教学设计和课后反思上完课后打印好及时上交教导处,也可交给教研组长由教研组长收齐后一并上交教导处。

  4.当堂没课教师要积极参与听课活动,特别是同学科或同教研组老师有课时,务必自行串好课,参与听课活动。听课教师要做好听课详细记录。学校会及时在微信群通报听课教师参与情况。

  5.课后各教研组长及时组织好本组成员评课并认真填写“五环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评价表(自评和他评)。各位教师一定要本着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做课教师做好评价,教研组长负责收齐评价表后上交教导处。

  6.本次练兵课的方案和上课的时间安排,上传到我校网校通知公告栏处,请老师及时关注时间安排,做好课前准备。本次练兵课的上课时间安排明细也会发到微信群,也可从微信群了解各位教师上课时间。另外在讲课的前一天,还会在微信群中告知第二天参与讲课教师的课节和班级,以便各位领导、老师及时参与听课活动。

2024改革实施方案 篇29

  一、指导思想

  为了促进学校全面、持续、高质量发展,完善绩效工资制度,在上级主管部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和分配机制,进一步激活学校内部活力,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根据《商丘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市直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的意见》(商政办〔20xx〕94号)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订本方案。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三个有利于”的原则,即有利于促进学校发展,有利于调动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激励优秀人才快速成长。

  2、坚持按劳分配、优劳优酬的原则,将绩效工资分配水平与岗位责任、工作业绩和贡献大小挂钩。

  3、坚持向教学一线倾斜、向优秀人才倾斜的原则,稳定教师队伍,吸引优秀人才,促进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学、管理和服务队伍建设。

  4、坚持科学考评的原则,健全考评体系,完善考评制度,严格考评程序,将履职尽责情况与完成工作的数量、质量和效益纳入绩效工资分配体系。

  5、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统筹考虑教学、科研、教辅、管理及服务各方面人员积极性的调动。

  6、坚持量入为出、激励为主的原则,根据学校的发展情况,合理安排绩效工资分配资金,使全体教职工共享学校改革发展的成果。

  三、类别与标准

  本方案所指绩效工资是指奖励性绩效工资,包括:工作量绩效、考勤考核奖励、辅导员津贴、值班费、教育教学质量奖等,奖励标准如下。

  (一)工作量绩效

  1、教师超学时奖励标准

  略

  其他人员以教师超学时津贴平均数为系数1计算。

  2、厅级工作量绩效标准。根据《商丘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市直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的意见》(商政办〔20xx〕94号)文件执行。

  3、党政管理人员绩效标准(系数)

  4、非教学系列专业技术人员绩效标准(系数)

  5、工勤系列人员绩效标准(系数)

  (二)考勤考核奖励

  根据在岗人员当年完成岗位规定的工作量,经考勤考核情况核算后所支付的绩效。

  (三)辅导员津贴

  辅导员工作量绩效系数执行党政管理人员标准。另外根据专兼职辅导员带班人数,按照在校生2元/月/生的标准、实习生1元/月/生的标准按月发放辅导员津贴。

  (四)值班费

  按照《关于转发豫人社办〔20xx〕77号进一步加强机关事业单位岗位津贴和福利管理工作的通知》(商人社办〔20xx〕53号)文件执行。

  (五)教育教学质量奖

  按照《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育教学奖实施意见》(校党字〔20xx〕46号)文件执行。

  四、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发放办法

  1、教师课时由教务处负责汇总核实,报学校人事处核算后按超学时标准计算超学时绩效津贴。

  2、辅导员津贴,由学生处将每位辅导员管理班级人数及考核情况报学校人事处统计发放。

  3、管理、服务等其他人员工作量绩效津贴,根据超学时津贴统计,核算出系数额值,按照系数标准进行计算奖励津贴。

  4、教学与管理“双肩挑”人员承担教学任务者,原则上校领导每周不超过4学时;教学院部中层正副职每周不超过12学时;其他“双肩挑”人员每周不超过8学时(教学院部教研室主任和实训中心主任不包括在内,但原则上应低于本课程专任教师的平均教学工作量)。此工作量按全年计算,在规定基数内的学时按专职教师超学时津贴标准计算,超出规定基数外的学时津贴不予发放。个别“双肩挑”人员确因课程需要而必须承担更多学时的,需经教学院部提前申请,并经教务处及主管校领导批准后,可以发放超学时奖励。

  5、奖励性绩效工资按照考勤、考核结果发放。发放由学校人事处统一核算后,经人事处长、财务副校长签字批准后,由财务处发放。年终考评发放由人事处制定考评细则,各部门组织考评并将考评结果报人事处组织复核后发放。

  五、本办法由人事处负责解释。

2024改革实施方案 篇30

  活动名称:

  开到哪里去(综合)

  活动目标:

  1、通过画线条游戏,了解一些特殊的简单用途。

  2、学会用不同颜色的蜡笔表示的路线,能完成操作任务体验成功的喜悦。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

  操作材料、蜡笔若干等

  活动过程:

  一、特殊的

  1、幼儿观察

  教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说说看到了什么车?

  提问:这些车子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说说车子的特征)

  2、说说的用途

  教师:我们看到的这些车子和一般车子的工作不一样,它有自己特殊的`工作

  提问:分别来说说这些车子作什么特殊的工作呢?

  二、开到哪里去

  1、请幼儿观察操作材料

  提问:看看这些车子会开到哪里去?为什么

  2、 操作材料

  教师提出操作要求:

  车子开向哪里,我们就可以用和车前箭头颜色相同蜡笔画出的路线,一直画到目的地。

  3、教师示范

  教师可以选择其中一辆开向目的地的路线进行示范

  三、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幼儿根据教师的操作要求进行操作

  2、教师可以再一次的提醒幼儿开向目的地的路线要用与箭头相同颜色的蜡笔绘画出来

  3、作品展示

  教师和幼儿说说这些分别开向了哪些地方

  教学反思:

  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2024改革实施方案 篇31

  20xx年初,大安市教育局下发了《大安市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方案》的通知,要求从20xx年起,计划用三年的时间在我市中小学全面深入实施课堂教学改革。依据通知精神和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在借鉴其他优秀学校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确立了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一、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通过课堂教学改革,认真落实“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基本理念,以“整体优化课堂教学,打造高效课堂”为主要目标,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积极探索“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构建“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调动全体学生的参与性、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摸索出一套适合于学校实际、科学实际的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性和自主性,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学习,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原则:

  课堂教学改革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主渠道,是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课堂教学改革必须遵循以下环节:

  1、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教师没有权利一言堂,要真正理解学习的科学过程,用讨论代替讲述,用互动改变被动,用争论取代提问,让学生在快乐中主动学习。

  2、要充分相信学生。学生基础有差异,能力有强弱,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发掘潜能,因材施教,启迪学生的智慧。由抱怨学生到喜爱学生,有成才培育到成人教育,由灌入式教学到“超市提供”,让每一个学生按自己的需求主动学习。

  3、认真研究学习过程。重点明确学习的三个环节,预习、展示与反馈。做到预习到位,展示充分,反馈及时。教师设计在先,引导在后、组织在先,调控在后。学生预习有效,集体展示,个性反馈,在教室的指导下主动学习。

  4、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教师要改变原有的备课、上课、复习、提问、批改作业、课后辅导、授课方式等习惯,学生要改变传统的听课、回答、练习、作业、听课方式等习惯,按照科学教育理论,培养新的教学和学习习惯。

  三、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

  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以课标和教材为依据,一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根本宗旨。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新型的学习方式,构建自主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体现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关注学生的兴趣、动机、情感和态度,突出思维开发和能力培养;面向全体,分层实施。

  四、课堂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1、只注重老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主要表现有教师独霸课堂,以灌输为主,教师对学生一百个不放心,对自己所教的内容一百个不放心,不能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教师以教定学,学生围着教师转,顺着教师的思路、教师的设计被动学习,教师的思考最多的是我讲什么?很少指导学生应该怎样学?长此以往,学生习惯于被动学习,主体逐渐丧失,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得到有效提高。

  2、只注重知识传授,忽视情感激发。教师的教学目标没有体现三维性,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课堂教学仅定位在知识和技能上,忽视了过程与方法的探究,学生的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提高,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生的学习过程考虑很少,教师只注重课本知识内容,忽视了教学的生成性和学生的差异性。只关注书而不关注人,普遍缺乏对学生的情感激发。

  3、只注重习题训练,忽视能力培养;教师吃不透课标和教材,更把握不准命题的趋势和方向。教师的备课重点就停留在教师如何讲解上,教案就是知识结构框架和教师的简要讲解过程,教学重点没有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没有让学生通过感知――概况――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思维得不到训练,能力得不到培养。

  4、教师个人备课、集体备课以及教研活动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发挥集体的智慧。即使教研活动搞的比较好的教研组,所研究的也仍是浅层次的教什么。而没有深入到深层次的怎么教和为什么要这样教以及指导学生如何学习的问题。结果只能是教师满堂灌――教的苦,学生被动学――学得苦。而不可能是教师教得巧,学生学得乐。

  五、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模式:

  1、探索尝试“三阶段八环节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新型模式具有三个阶段:自主学习-----交流讨论-----巩固训练。这种新的`模式有八个环节:

  (1)创设教学情景;(引入新课)

  (2)展示学习目标;(教学重难点)

  (3)指导学生自学;(出事学习提纲)

  (4)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

  (5)检测自学效果;(小组展示成果,师生交流)

  (6)教师精讲点播;(解决学生困惑问题)

  (7)课堂巩固训练;(精心设计习题)

  (8)教学小结提升;(师生共同总结)

  在尝试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时,教师要注意结合本学科特点,灵活的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实验,切勿生搬硬套。

  2、积极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探索实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方法与途径。教师结合本学科特点,恰当的运用信息技术支持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不要为用而用。

  3、教学过程:预习、展示、反馈

  (1)预习环节:

  预习的主要任务:

  1、确立学习目标

  2、明确重难点3初步达成学习目标。

  预习的主要形式:

  1小组内学生自学,互学,讨论,

  2教师指导点播

  预习的主要方法:

  A、教师在备课时根据自己对课标的要求和教材文本的理解,以及学生情况了解,预设学习目标和重点;

  B、向学生提示预习内容,提供导学案;

  C、有学习小组长组织本组学生自学教材、相关学习资料,收集相关教学信息,开始讨论交流、

  D教师深入学生中间发挥指导、引领作用,和学生共同达成学习目标和重难点、

  E、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共同完成学习内容、

  F、学生分头准备,完成预习笔记。预习笔记包括学习题目、学习目标、学习重点、主要内容。

  G、教师检查、了解学生预习笔记,掌握预习情况;

  H、教师共同确定各小组展示内容,做好展示准备。

  (2)展示环节:

  展示的主要任务:

  1、展示交流预习的初步成果。

  2、巩固深化学习目标。

  3、共享学习成果。

  展示的主要形式:

  1、教师引导、点拨。

  2、学生板演讲解。展示的主要方法:

  1、设定情景,激发兴趣,时间是1――3分钟。

  2、各小组开始进行展示,分组进行板演、讲解。

  3、展示中教师予以指导、点拨。

  4、师生共同对展示内容质疑、评价。

  (3)反馈环节:反馈的主要任务:

  1、对教学内容进行反思和总结。

  2、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检测。

  3、对学困生进行查漏补缺。

  4、对优秀生进行知识拓展。

  反馈的主要形式:

  1、课堂练习。

  2、试卷测试。

  3、辅导答疑。

  4、互学互教

  反馈的主要方法:

  1、巩固练习。可采取提问、测试等方法组织实施。

  2、查缺补漏。对学困生可以进行互教互学、生生互动、分层练习等手段进行组织。

  3、知识拓展。对优等生进行知识拓展、深化。

  六、课堂教学改革分四个阶段进行:按照大安市教育局文件通知的精神要求,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第一阶段:20xx年3月1日至7月15日,宣传发动,探索尝试阶段。

  (二)第二阶段:20xx年8月15日至20xx年1月15日,示范引领,全面推行阶段。

  (三)第三阶段:20xx年3月至20xx年7月,总结提高,规范管理阶段。

  (四)第四阶段:20xx年8月至20xx年7月,开拓创新,形成特色阶段。

  七、课堂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1、转变观念: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转变观念是前提。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就不可能有先进的教学实践。为了帮助我校教师尽快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我们先后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使广大教师明确的认识到,课堂教学改革要着眼于改变、整合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开阔眼界,活跃思维,更新观念,使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转变,进一步认识到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自觉实践:课堂教学改革的主体是广大的一线教师,所以在转变教育观念的前提条件下,自觉实践是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为此,学校号召广大教师不等、不靠,自觉实践。以教研组为单位,认真反思本学科的课堂教学存在哪些主要问题,应怎样进行改进,确定初具体的改进措施,实施攻坚作战,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有较大的突破。

  3、示范引领:在自觉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示范引领是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捷径。为此,根据学校的教学计划,每学期要围绕课改组织开展校级主题教研活动,校级公开课、示范课活动,有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承担。在他们的示范引领下,学校还要面对全体教师,开展一系列的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各教研组也要围绕课改,确立课题,力争人人都上研讨课,并广泛开展导师带徒弟活动。相互讨论交流,共同提高。以推进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顺利进行。

  4、保障机制:

  为保证课堂教学改革落实到每个课堂并取得实效,实行以下保障措施:

  (1)成立课堂教学改革领导组织组长:高国辉

  副组长:

  成员:

  各教研组长

  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学校实施方案,并督促实施。

  (2)扎实开展校本教研。各教研组每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集体听课、集体讨论。集体反思等,由教研组长负责。集体备课核心是研究新教材;集体备课,不仅备教材,还要备学生,不仅备教法,更要备学法。每个月举行一次大教研,学校教导处负责。每学期举行一次课堂教学竞赛。学校要对校本教研的开展情况进行考核。对教研组长的考核已组织能力为主,过程看活动纪实材料,结果看教研效果。对各教师的考核以撰写备课提纲为主,一看数量、二看质量。对教研组的考核以督导检查为主,每月搞一次抽查督导,每学期搞一次检查评比。对开展活动认真的教研组,学校予以表彰;对于成果显著地,、学校予以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

  (3)探究新型教学模式。在学校“三阶段八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引领下,各教研组要分析本学科特征,分清教学的不同课型(如新授课、语文的阅读课和作文课、试卷讲评课、复习小结课、练习课、实验课),研究一定的教学模式(包括教学程序、时间分配、师生活动等),既留给学生学习空间,又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研讨活动既要有研讨课,又要在评课基础上达成共识,形成一致意见和相对成熟的模式,然后全组统一实行。

  总之,在课堂教学改革之初,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是难以估计到的。它和学校管理,学生管理,教师素质,后勤保障,校园环境,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因此,不论出现什么样的问题,我们要综合各方面的力量,全力解决。特别是课堂教学模式的创建,绝非一日之功,需要我们进行持之以恒的艰苦探索,更需要全体教师的集思广益、通力合作,发挥集体的力量和集体的智慧。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来开创课堂教学改革的新天地!

2024改革实施方案 篇32

  根据区教研室[20xx]7号文件精神,结合我校教育教学实际,拟决定在全校开展“建立高效课堂”实践活动,现特制定活动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根本指导,以高效课堂建立活动为载体,以强化校本研训为主要抓手,以提高教学效率为根本目的,以全面提高队伍素质和教育质量为奋斗目标,坚持“全面分析、准确定位、重点突破、全面提升”的工作思路。用心稳妥地打造“自主、合作、探究”的高效课堂,把质量建设进一步引向深入。

  二、实施方案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

  为加强领导,保证活动顺利开展并取得显著成效,成立由校长及全体教师组成的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确立目标、明确思路

  工作目标:建立“轻负担,低消耗,全维度,高质量”的课堂,实现课堂教学状况的根本性改变。在建立过程中,逐步推进与高效课堂相匹配的学习制度与管理文化的建设,用心探索切合本区实际的优质高效轻负的教学模式和运行机制,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和谐发展,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

  基本思路:在区教研室的统一规划与指导下,用心参加区教研室组织的相关活动,透过活动带动全校教师走进“建立高效课堂”的行动之中,让教师在活动中发展、在活动中提高、在活动中实现“建立高效课堂”的目的。

  三、分项实施、重点突破

  活动资料与时光安排

  (一)宣传发动(20xx年1月-3月)。透过各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和发动,为活动开展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学校成立构建高效课堂活动领导小组,制定实施规划,拟定具体的实施方案。

  (二)理论培训(20xx年3月)。深入学习高效课堂教学理论,正确理解和把握高效课堂教学规律及其基本方法,认真学习外地的先进经验,深入了解不一样学科“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明确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

  (三)调研反思(20xx年4月)。开展课堂观察活动,组织教师对照先进的教学理念与经验,对当前课堂教学现状进行观察、分析,透过自评互评找出存在的问题和差距。

  (四)课堂实践(20xx年5月)。组织教师按活动方案结合并总结自我已有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行课堂实践和研究,摸索出不一样学科的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

  (五)汇报研讨(20xx年6月)。组织高效课堂实践汇报研讨活动,人人上汇报课,课课进行研讨评议,针对问题和不足提出改善策略,再实践、再汇报、再研讨。

  (六)总结提高(20xx年9月―10月)。经过一段时光的实践研讨后,教师要认真总结实践经验,进行理性思考,构成必须的高效教学模式及长效管理机制,推出一些成功的课例。撰写一份有较高价值的论文、个案研讨报告或经验总结文章。

  (七)成果展示(20xx年11月―12月)。开展“高效课堂”论坛、“高效课堂”教学评比、优秀教学设计、精品课堂实录、论文、课件评选活动。

  深化课程改革、构建高效课堂实践活动,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将在区教研室的领导下,不断创新教与学的工作方式,深化课程改革,构建高效课堂。

2024改革实施方案 篇33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xx大精神,推动我省公益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发〔20xx〕5号),结合江苏实际,现就分类推进我省事业单位改革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和管办分离的要求,以促进公益事业发展为目的,以科学分类为基础,以创新体制机制为核心,坚持分类指导、分业推进、分级组织、分步实施的工作方针,进一步增强事业单位活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益服务需求。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发展公益事业,把提高公益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分类指导,明确功能定位,根据不同类别事业单位的特点,实施改革和管理;坚持开拓进取,创新体制机制,破除影响公益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大胆进行多种形式的探索和实践;坚持着眼发展,优化资源配置,充分发挥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实现公益服务提供主体多元化和提供方式多样化;坚持统筹兼顾,整体配套衔接,注意与行业体制改革、政府机构改革等相衔接,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三)主要目标

  改革的总体目标是:20xx年前,建立起功能明确、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监管有力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基本服务优先、供给水平适度、布局结构合理、服务公平公正的具有江苏特点的公益服务体系,为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重要支撑。有条件的地区可适当提前。

  改革的阶段性目标是:20xx年12月底前,全面完成事业单位分类工作。20xx年12月底前,基本完成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改革工作,从事公益服务事业单位在机构编制、人事管理、收入分配、社会保险、财税政策等方面的改革取得明显进展,管办分离、完善治理结构等改革取得较大突破,社会力量兴办公益事业的制度环境进一步优化,为全面建成惠及全省人民的更高水平小康社会提供重要保证。

  二、工作任务

  (一)按照社会功能科学划分事业单位类别

  在前期清理规范的基础上,明确事业单位分类范围,规范事业单位分类标准,严格事业单位分类程序。按照社会功能,将现有事业单位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从事公益服务三个类别。根据职责任务、服务对象和资源配置方式等情况,将从事公益服务事业单位细分为两类:承担义务教育、基础性科研、公共文化、公共卫生及基层的基本医疗服务等基本公益服务,不能或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划入公益一类;承担高等教育、非营利医疗等公益服务,可部分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划入公益二类。今后,不再批准设立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

  (二)稳步推进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中央有关政策规定,按照是否完全或主要履行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监督等职能,从严认定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不以机构名称、经费来源、人员管理方式等作为依据。

  对已认定为完全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和主要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在其他职责剥离后,在规范和调整其行政职能、重新核定人员编制的基础上,可调整为相关行政机关的内设机构,确需单独设置行政机构的,要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设置。改革中涉及行政机构编制调整的,不得突破政府机构限额和行政编制总额,主要通过行政管理体制和政府机构改革中调剂出来的空额逐步解决。

  已认定为承担行政职能、但尚未调整到位的事业单位,在过渡期内继续按照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履行职责,使用事业编制且只减不增,依照现行机构编制、人事、财务、社会保险等政策规定实施管理。

  对部分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要认真梳理职能,将属于政府的职能划归相关行政机构;职能调整后,要重新明确事业单位职责、划定类别,工作任务不足的予以撤销或并入其他事业单位。

  按照事业单位不再承担行政职能的改革方向和管理要求,今后制定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三定"规定等规范性文件时,原则上不再授权或委托事业单位承担行政职能。

  (三)积极推进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改革

  1.加快推进转企改制。对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要加快转企改制,使其成为市场竞争主体。要周密制定转企改制工作方案,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资产清查、财务审计、资产评估,核实债权债务,界定和核实资产,由同级财政部门依法核定国家资本金。事业单位转为国有企业的,要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深化内部改革,转变管理机制,并依照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的原则,与原行政主管部门脱钩,其国有资产除国家另有规定外,由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的机构负责。鼓励事业单位转企的同时,进行产权制度改革,采取兼并、重组、股份制改造等多种形式,依法组建公司制企业、合伙企业或个人独资企业。转企改制单位要按规定注销事业单位法人,核销事业编制,进行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工商登记,并依法与在职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建立或接续社会保险关系。

  2.制定完善相关政策。为平稳推进转企改制工作,可给予过渡期,一般为5年。在过渡期内,对转企改制单位给予适当保留原有税收等优惠政策,原有正常事业费继续拨付。在离退休人员待遇方面,转企改制前已离退休人员,原国家和省规定的离退休费待遇标准不变,支付方式和待遇调整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转企改制前参加工作、转企改制后退休的人员,基本养老金的计发和调整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保证离退休人员待遇水平平稳衔接。在医疗保障方面,离休人员继续执行现行办法,所需资金按原渠道解决;转企改制前已退休人员,转企改制后继续按规定享受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障等待遇。有条件的转企改制单位,可按照有关规定为职工建立补充医疗保险和企业年金。要进一步做好离退休人员的服务管理工作。

  (四)深化从事公益服务事业单位改革

  1.优化布局结构。加强公益事业的统筹规划,推动社会事业发展规划、重大社会公益项目立项与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的有效对接,为社会力量参与举办公益事业留下足够空间。打破条块分割和行政区划界限,整合职责功能相近的事业单位,提升公益服务能力。优化事业单位层级分布,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原则上实行属地管理,省级主要举办承担全省性、示范性或者跨区域、跨流域公益服务事业单位。

  2.改革管理体制。实行政事分开,理顺政府与事业单位的关系。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快职能转变,创新管理方式,减少对事业单位的微观管理和直接管理,强化制定政策法规、行业规划、标准规范和监督指导等职责。对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积极探索管办分离的有效实现形式,逐步取消行政级别,落实事业单位法人自主权,保证其依法决策、独立自主开展活动并承担责任。

  3.规范和创新机构编制管理。贯彻落实《江苏省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办法》,全面规范从事公益服务事业单位的机构编制事项。对不同类型事业单位实行不同的机构编制管理。推进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管理。建立健全"控制总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有减有增"的动态管理长效机制,用好用活现有编制资源。进一步强化机构编制管理与组织(人事)管理、财政预算等综合约束机制。加快建立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执行情况和公益性职责履行情况的定期评估制度。探索对事业单位部分岗位实行政府购买服务的办法。

  4.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加强事业单位的法人资格管理。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探索建立理事会、董事会、管委会等多种形式的治理结构,健全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提高运行效率,确保公益目标实现。不宜建立法人治理结构的事业单位,继续完善现行管理模式。

  5.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以转换用人机制和搞活用人制度为核心,以健全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建立权责清晰、分类科学、机制灵活、监管有力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实现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转变,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加快推进职称制度改革,健全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机制。坚持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方向,对不同类型事业单位实行分类人事管理,依照编制管理办法分类设岗,实行公开招聘、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

  6.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以完善工资分配激励约束机制为核心,健全符合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要求的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结合规范事业单位津贴补贴,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学校、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其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工作;根据改革进程,不断探索完善对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的分类管理办法。按照国家统一部署,逐步完善事业单位工资正常调整机制和收入分配宏观调控机制。

  7.推进社会保险制度改革。根据国家统一部署,积极研究并逐步推进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参加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政策,逐步建立起独立于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险体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养老保险费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个人缴费全部记入个人账户。养老保险基金单独建账,实行省级统筹,基本养老金实行社会化发放。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制度、中人逐步过渡",对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人员,妥善保证其养老待遇水平平稳过渡、合理衔接,保持国家规定的待遇水平不降低。探索建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职业年金制度。

  8.加强对事业单位的监督。建立事业单位绩效考评制度,考评结果作为确定预算、负责人奖惩与收入分配等的重要依据。加强审计监督和舆论监督。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要建立信息披露制度,重要事项和年度报告要向社会公开,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公益服务事项要进行社会公示和听证。

  9. 全面加强事业单位党的建设。按照党章和有关规定,及时调整党的组织设置,理顺隶属关系,选好配强党组织领导班子,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推进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促进事业发展、完成本单位中心任务中的领导核心或政治核心作用,保证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在事业单位的贯彻执行。

  (五)构建公益服务新格局

  1.大力发展公益服务。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要,不断拓展公益服务领域,增加公益服务品种,扩大公益服务供给总量。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形成提供主体多元化、提供方式多样化的公益服务新格局,满足全省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公益服务需求。

  2.强化政府责任。按照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优先发展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基本需求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公益服务,加快构建终身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基本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社会养老服务"六大体系",把公益服务资源更多地向民生领域倾斜,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公益服务水平差距,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保基本、广覆盖、可持续的公益服务。

  3.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公益事业。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充分发挥市场在公益事业领域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完善相关政策,放宽准入领域,推进公平准入,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和国(境)外资本,以出资创办、入股联办和民办公助、公办民助等形式兴办公益事业,或通过捐赠等形式参与公益服务。创新公益服务提供方式,采用政府购买、合同外包、特许经营、投资补贴等方式,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兴办医疗、科技、教育、社会福利、文化、旅游、体育等公益事业,对社会力量兴办公益事业的,在设立条件、资质认定、职业资格、职称评定、税收政策和政府购买服务等方面,与事业单位公平对待。

  (六)完善支持公益事业发展的财政政策

  1.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快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系,调整支出结构,加大投入力度,构建财政支持公益事业发展长效机制,对基本公共服务范畴的公益事业优先保障。制定和完善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公益事业的财政政策,形成多渠道筹措资金发展公益事业的投入机制。对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绩效考评,严格资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益。

  2.完善财政支持方式。按照国家政策和以事定费的原则,结合不同事业单位的具体特点和财力,对不同类型事业单位实行不同的财政支持办法,合理制定标准,实行动态调整,健全监管制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效用。对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根据正常业务需要,财政给予经费保障;对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根据财务收支状况等,财政给予经费补助,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予以支持。

  3.推进预算管理、政府采购和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研究建立事业单位资产配置标准体系,促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编制有机结合,强化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管理与执行,规范政府采购操作执行行为。加强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严格收费项目和标准审批。建立健全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和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加强财务监督,确保财政资金和国有资产使用规范、安全和有效。

  三、组织实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方案

  (一)健全领导机制。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事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情况复杂,任务艰巨。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定改革信心,坚持改革方向,加强组织领导。省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省事业单位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研究审议改革政策,协调处理重大问题,督促落实改革任务。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编办,具体负责日常工作。各市、县(市、区)党委和政府对本地区的改革负总责,要抓紧建立领导小组,健全工作机制,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实施意见和具体办法,并抓好组织落实。

  (二)加强协作配合。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级机构编制、组织、发展改革、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要按照领导小组明确的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指导做好相关工作,对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研究提出指导性意见。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照全省的统一部署,组织开展所属事业单位改革的各项具体工作,妥善解决改革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部门要按照现行的领导体制和政策规定,继续推动行业体制改革。

  (三)积极稳妥实施。坚持分类指导、分业推进、分级组织、分步实施的工作方针,按照有利于促进公益事业发展、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要求,注重把握改革的节奏和力度,加强统筹协调,做到条块结合、上下结合,条件成熟的可率先改革,暂不具备条件的允许过渡,不搞"一刀切",平稳有序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严格遵守组织人事、机构编制和财经纪律,严禁突击提拔干部、严禁超职数配备干部或违反规定提高干部职级待遇。加强新闻宣传,把好宣传口径,正确引导社会舆论,为改革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要深入细致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广大干部职工积极支持和参与改革,确保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确保公益事业健康发展。